深秋的寒风,如同无数冰冷的细针,肆虐在北海之滨。镇北城巍峨的城墙已然能够抵挡大部分风势,城内相较以往,总算有了一方可供喘息的天地。
帝国的封赏和陛下的勉励,如同烈酒,短暂地灼热了将士们的血液,驱散了些许寒意和疲惫。
五日的犒赏休整转瞬即逝。随着张辽一声令下,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再次发出了轰鸣,这一次,它的刀锋坚定地指向了北方——陛下旨意中,万里长城起点的方向。
先锋勘探队率先出发。马超与庞德,一锐一稳,率领三千精锐骑兵(其中多为适应了北地环境的西凉老卒和援军精锐)以及数百名由“使鹿部”和少量被驯服的奴隶组成的向导辅兵,离开了镇北城坚固的庇护,向着北方未知的荒原迤逦而行。
他们的任务极其重要且危险:在北方五百里之内,勘定未来长城主线的最佳走向,寻找适合建立下一个支撑堡垒的地点,并绘制相对精确的地形图。同时,清剿可能遭遇的一切抵抗,为后续大军和筑城队伍开辟道路。
“孟起,此次北进,不同以往。”庞德看着身旁依旧跃跃欲试的马超,沉声提醒,“陛下欲在湖北五百里外筑城,我等需先寻得合适路径与地点。”
“据土着言,北去之地,多为连绵丘陵、深谷及大片沼泽冻土,地形复杂,气候较湖畔更为严酷,且有未知部落盘踞。务必谨慎,不可冒进。”
马超咧嘴一笑,银枪在冷风中闪烁寒光:“令明放心!任它刀山火海,某家手中枪自会捅个通透!正好憋了许久,拿些不开眼的野人试枪!”话虽如此,他眼中也收起了几分轻视,毕竟北海之畔的教训记忆犹新。
勘探队的北进之路,果然如庞德所料,充满了艰难。
他们很快离开了相对熟悉的湖滨区域,进入了崎岖的北部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河流遍布(许多尚未完全封冻),行军速度大减。所谓的“路”,很多时候需要先锋先开。
越往北,寒风愈烈,且毫无遮挡。一场突如其来的“白毛风”就足以让队伍迷失方向,冻伤减员。夜晚的低温远超湖畔。
越往北,猎物越稀少,樵采越困难。补给完全依赖从镇北城运送,线长而脆弱。
他们遭遇了新的土着部落。这些部落不同于“斡朗改”的森林渔猎,更像是生活在更苦寒之地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更加穷困,也更加彪悍凶残。
他们骑着矮小耐寒的蒙古马种或驯鹿,箭术精准,来去如风,利用复杂地形不断骚扰袭击勘探队的小股人马。马超虽数次击溃他们,却始终无法捕捉其主力,反而折损了些许人手。
然而,先锋队亦非毫无收获。他们发现了几处可能适合筑堡的北部山口要隘,找到了一条相对可行的、可供大队行进的路线(尽管依然艰难),并初步摸清了几个敌对部落的大致活动范围。庞德细心地将所有情报标注在舆图上。
与此同时,镇北城内,主力部队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
邓艾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后勤组织能力。大量的筑城工具(针对冻土的特制镐、钎、夯锤)、建材(主要是就地取材的石料、木材,部分需要后方运输的金属件)、粮草、药品被分门别类,打包成驮。
满宠则负责劳动力的调配。一支由数万奴隶组成的、更加庞大也更加难以管理的筑城大军被组织起来。他们被戴上更沉重的镣铐,编成严格的劳役营,等待着走向未知的北疆,去完成那看似不可能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