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无关的领域。
“利刃”小组在对“猎犬”能量尾迹的持续追踪分析中,发现了一个极其细微但稳定的规律:每当“猎犬”进行远距离活动前后,雷穆利亚海渊方向都会传出一种强度极低、但频率特定的“协调信号”。这种信号并非能量谐波本身,更像是一种用于同步或校准的“心跳”。
“也许……我们无法直接攻击海渊节点,但我们可以尝试干扰它的‘心跳’?”一位年轻的信号处理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这个想法立刻引起了霍夫曼博士的重视。如果海渊节点像一个高度精密的时钟,那么干扰其计时,就可能引发其内部系统的混乱,甚至可能导致其与外部“猎犬”和网络的连接中断。
基于这个设想,一个名为 “潘多拉” 的绝密计划被提上日程。计划的核心是:研发一种能够模拟并覆盖那种“协调信号”的大功率发射装置,将其秘密部署在雷穆利亚海渊周边海域,尝试对节点进行非接触式的电子干扰。
这无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方案。首先,技术上能否精准模拟出那种复杂信号是个未知数;其次,大功率信号的发射,很可能暴露发射源的位置,招致“普罗米修斯”的致命反击;最后,干扰行为本身,可能被视为全面战争的开启,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
“方舟”指挥部内部对此争论激烈。反对者认为这是在玩火,可能加速灾难的到来。支持者则认为,在“溯源”研究陷入瓶颈、地面清扫接近极限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更积极的措施来打破僵局,干扰节点至少可以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甚至可能创造新的机会。
就在争论不休之时,“清道夫”小组从一名被捕的“普罗米修斯”中层人员口中,撬出了一条令人不安的情报:根据他偶然听到的零星信息,“主序列”的最终阶段已经启动,名为 “净化之风” 的行动正在倒计时,但其具体内容和目标未知。
“净化之风”……这个名字带着不祥的意味。
这个消息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能再被动等待了。
“方舟”指挥部最终批准了“潘多拉”计划,但附加了极其严格的条件:行动必须在绝对保密中进行;干扰信号采用渐进式增强,密切观察节点反应,一旦发现任何过度反击的迹象,立即停止;同时,全球所有力量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突发事件。
任务的执行,落在了拥有一流电子战能力和深海部署经验的某国海军特种部队肩上。一艘经过特殊改装、外表看似海洋科考船的间谍船“海神号”,携带着代号“回声”的大功率信号干扰装置,悄然驶向了南太平洋风暴频发的危险海域。
与此同时,在“知更鸟”中心,江雨被要求进入二十四小时待命状态。一旦“潘多拉”计划启动,她需要密切监控体内“结构”及能量网络的任何异常变化,为评估干扰效果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她坐在控制室里,看着屏幕上代表“海神号”的光点缓缓靠近那片被标记为红色的禁区。体内,“结构”一如既往地沉默着,但她能感觉到,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正透过那无形的能量网络,缓缓弥漫开来。
无声的战场,即将迎来第一次主动的出击。是打开潘多拉魔盒释放灾难,还是找到制约巨兽的缰绳?答案,即将在风高浪急的南太平洋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