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花边(6)(2 / 2)

秦可卿摇了摇头,后面那些腌臜话还是不要跟姑娘们说。

尽管没说完,姑娘们也都被影响了,脑子里不受控制,开始幻想……

贾探春脸色铁青,身体微微颤抖。

她政治嗅觉敏锐。

立刻意识到这对贾府声誉是何等毁灭性的打击。

她偷偷看向姐姐贾元春,王爷虽不在乎这些名声,可宝二哥跟她们两姐妹可是有直接关系的。

更何况元春姐姐就要出阁嫁人了,必定会受影响。

元春早已面无人色,死死咬着下唇,浑身冰凉,作为荣国府嫡长女,未来的亲王侧妃,亲弟弟做出这等事,她简直无地自容。

看来对于弟弟宝玉的管教还是太轻了!

薛宝钗的反应最为克制,或者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和黛玉住在贾家有些日子,从日常习惯就能看出,也知道宝玉有痴病。

不喜经济仕途,爱跟丫鬟小厮胡闹,却万万没想到他竟能荒唐下作到如此地步。

在水月庵结拜夫妻,颠鸾倒凤,这简直突破了她的想象,她清楚哥哥薛蟠也是这样的荒唐人,可没想到宝玉也是如此。

多多少少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震撼和厌恶。

贾迎春吓得小脸惨白,拉着惜春的衣袖,喃喃道:“这…这…怎么会这样…”

贾惜春则是嫌恶地皱紧了眉头,这让她想到了宁国府贾珍父子,冷冷地吐出一句话:

“没想到二哥哥也是这般龌龊!” 随即低下头,仿佛多听一个字都污了她的耳朵。

“我的老天爷!”王熙凤反应过来,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又尖又利:

“这…这是哪个杀千刀的王八羔子干的?丢菜市口臊我们贾家和王爷的脸?怎么不劈死那小人,不过宝玉也真是…真是糊涂透顶。

那水月庵是什么地方?那琪官儿又是什么下作东西?怎么能跟他们搅在一起做这种没脸没皮的事!”

王熙凤先是松了口气,又愤愤骂起来。

李洵恨不得狠狠再多抽王熙凤几下。

这么快就咒本王了?

重点不是贾宝玉跟琪官儿么。

“可不是么,气煞本王。”李洵佯装生气的跟着王熙凤节奏冷哼一声。

“王爷息怒!” 秦可卿连忙出声,也带着为贾府遮羞的意思。

“宝玉…他…他年纪尚轻,许是交友不慎,被人引诱蒙蔽,一时糊涂走了歪路。

那水月庵本就名声不佳,定是庵里的尼姑和那戏子设了圈套。

贾府世代簪缨,最重清誉,断不会…”

李洵捏了捏秦可卿的小手。

若是知道秦钟也参了一股,可卿多半要连夜按回秦家,亲自拿藤条教育弟弟了。

不过。

秦钟那傻小子已经被他暗处理丢回家了。

外面不知情。

就算后面秦可卿知道了,也会感激他这“贴心”的男人,没有让秦家和她在全京城丢脸。

林黛玉初听时,也是震惊地瞪大了那双含情目。

但震惊过后,她又忍不住翻白眼冷笑。

这位表哥贾宝玉的浑名,她以前不知从母亲和父亲那里听到多少次。

只当他对好看的女孩儿有痴症,没想到连男子…也是如此。

黛玉心中鄙视完宝玉,那双清冽如秋水的眸子,又悄悄看向李洵。

他不会也有此等……爱好?

李洵一直在偷偷观察姑娘们的表情。

发现黛玉那带着怀疑的审视目光,他心中暗笑,面上却立刻做出急于澄清的模样。

“玉儿你看着本王做什么,眼神是何意?莫非怀疑本王也有那龙阳之好?”

“本王可是很专情的男子,嗯…专情爱美人儿,对那些涂脂抹粉的戏子优伶,本王是半点兴趣也无。

连看见都觉得污了眼睛,更遑论行那等令人作呕之事!” 这句话李洵说的比真金还真,比纯银还纯,能拿老皇帝和二哥发誓。

绝对,绝对没有南风癖好!

他这番急于撇清、甚至有些过激的反应,配上那俊朗脸上夸张的表情,倒让黛玉有些不好意思了。

黛玉微微偏过头,哼了一声:“谁…谁怀疑你了。”

李洵见黛玉移开目光,立刻又换上一副忧国忧民、痛心疾首的面孔:

“虽然宝玉年轻走了歪路,做出此等伤风败俗自毁前程之事,但毕竟是荣国府的公子,与本王也是沾亲带故。

那幕后之人,下手如此歹毒,这简直是不把贾府,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会不会是政敌?或者是本王的仇家。”

李洵故意把姑娘们带歪。

众金钗看着他义愤填膺的样子心思各异。

元春眼中含泪,既为弟弟的丑行羞耻,又为李洵此刻维护贾府而感动和愧疚。

探春依旧脸色铁青,但李洵这番话,确实有些道理。

黛玉撇撇嘴,但看在李洵对男风深恶痛绝的份上…哼,暂且信他。

王熙凤眼珠乱转,琢磨着李洵的话几分真几分假,以及这事对她在贾府地位的影响。

二房会不会因此受牵连,老太太把太太的管家权利收回去?

而她的权利又是太太分给她的。

真是糟心,嫁妆窟窿还没搞定,眼下权利又要溜走了。

秦可卿则温顺地给李洵添茶,柔声劝慰:“王爷息怒,气大伤身,此事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她心里也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绝不会质疑李洵。

李洵淡定的喝了口茶。

“好了,此事污秽,莫要再提,免得污了妹妹们的清听。”

他摆摆手笑道:“还是国家大事重要,抄书要紧,抄书要紧!本王这静思己过还得仰仗各位才女呢!”

巧妙地转移了话题,将众人的注意力又拉回了那十遍《礼记》上。

殊不知。

那花边报子此刻正被前祭酒大人李守中狠狠揉成了团。

李大人又开始变成拉不回来的野牛了。

“胡扯,别拦着老夫,老夫要去王府门口骂个三天三夜!”

李守中确实算李洵的老师。

正确来说是蒙学先生。

教李洵“礼义廉耻”,不过,李大人有些失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