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城东郊野,两军对圆,杀气盈野。
诸葛亮与魏延随太史慈登上城楼,放眼望去,只见孙策军前锋已然列阵,衣甲鲜明,刀枪耀目,军容鼎盛。阵前两员大将尤为引人注目。
一人金甲红袍,英气逼人,手持古锭刀,正是孙策孙伯符,另一人身着甲胄,儒雅中透着英武,风度翩翩,正是周瑜周公瑾。
诸葛亮虽未见过二人,但观其气度风采,心中已然断定:“此必是名动江东的‘孙郎’、‘周郎’无疑!”
此时,孙策阵中先锋韩当出马挑战,声音洪亮,言语颇为傲慢。
太史慈大怒,向刘繇请令后,挺枪跃马,出城迎战。
韩当虽勇,然太史慈武艺更高一筹,战不数合,便将其杀得手忙脚乱,败归本阵。
太史慈得胜,勒马横枪,于阵前耀武扬威,江东军士气为之一挫。
诸葛亮在城上看得分明,低声对身旁摩拳擦掌的魏延吩咐道:“文长,孙策性如烈火,见韩当败阵,必不甘心,很可能亲自出战。你且做好准备,一旦孙策出马,你便如此这般……”
魏延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重重颔首:“军师放心,延明白!”
果不其然,孙策见韩当败回,勃然大怒,催动胯下宝马,手提长枪,亲自出阵,直指太史慈:“太史子义!休得猖狂!认得孙伯符否!”
声若惊雷,气势惊人。
就在孙策自报家门,欲与太史慈厮杀之际,按照诸葛亮事先吩咐,魏延猛地一夹马腹,挺枪冲出本阵,厉声喝道:
“孙策!尔主袁术,篡逆称尊,罪大恶极!尔等不思划清界限,反而屡次兴兵,侵犯朝廷疆界,攻打州郡,意欲何为?莫非也想学那袁术,行谋反之事不成?!”
这一声质问,义正词严,直指要害,声音传遍两军阵前。孙策军士卒闻听,不少人面露迟疑之色。
孙策本人亦是脸色一沉,一时语塞。
周瑜在阵中看得分明,心知不能让“叛逆”这顶大帽子扣实,立刻策马出阵,朗声回应,声音清越,从容不迫:
“阁下此言差矣!”
“刘繇之扬州牧,乃昔日李傕、郭汜二贼把持朝政时所封,名不正言不顺,天下谁人不知?”
“我等兴兵,乃是讨伐僭逆,廓清寰宇,何来谋反之说?倒是尔等,依附伪命,抗拒王师,才是真正的助纣为虐!”
周瑜这番话,巧妙地将“对抗朝廷”偷换概念为“讨伐李郭余孽”,试图争夺道义制高点。
城头之上,刘繇听到周瑜揭他旧疤,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急忙对身旁的诸葛亮解释道:
“诸葛先生切勿听信周瑜狡辩!昔年董卓、李郭乱政,天下纷扰,繇受命于危难,实为保全江东百姓!自陛下还于旧都,繇早已上表辞去州牧之职,一心等待朝廷新政,绝无二心啊!”
他生怕朝廷使者因此对他产生疑虑。
诸葛亮,神色平静,温言安抚道:“刘使君不必多虑。陛下既遣亮来,便是信重使君忠义。周瑜此言,不过是欲盖弥彰,颠倒黑白罢了,岂能瞒过天下人?”
说罢,诸葛亮越众而出,来到城垛前,让士兵喊话道:
“我乃大汉天子驾前,前将军刘皇叔麾下诸葛亮,奉天子明诏,持节至此!”
“刘扬州乃汉室宗亲,忠心王事,陛下深知!如今天兵已发,讨逆寿春,徐州粮草军资亦正源源不断运抵曲阿!”
“尔等若识时务,当即刻罢兵,北上共讨国贼袁术,或可将功折罪!若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