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檄伐张鲁(1 / 2)

长安,未央宫前殿。大朝会。

袁术在寿春僭号称帝的消息来到长安。

“逆贼!国贼!罪该万死!!”丞相杨彪手持笏板,激愤建言道,“袁公路世受汉恩,四世三公,竟行此篡逆之事,私匿国器,僭越称尊,人神共愤,天地不容!陛下!臣请即刻发天兵,剿灭此獠,夷其宗族,以正乾坤!”

“臣附议!”

“臣附议!”

司徒赵温、司空张喜等老臣纷纷出列,个个面色铁青,义愤填膺。

他们历经汉室衰微,对这等公然践踏朝廷尊严的行为,感到了刻骨铭心的耻辱与愤怒。

武官班列中,反应更为激烈。杨奉、段煨等出身凉州的将领,以及新近显赫的执金吾马超,更是按捺不住,纷纷请战:

“陛下!末将愿亲提一旅之师,东出武关,踏平寿春,擒袁术逆贼来献!”

“末将亦愿往!必斩此逆贼之首,悬于北阙!”

“末将麾下西凉铁骑,早已饥渴难耐,愿为陛下前驱!”

群情汹涌,讨逆之声震耳欲聋,整个大殿充满了肃杀之气。

然而,御座之上的少年天子刘协,面对这足以让任何君主雷霆震怒的消息,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平静。

他早已见惯了风云变幻,从秦末乱世到楚汉相争,什么样的野心家、造反者没见过?

称帝?不过是又一个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罢了。

在他眼中,乱世之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虚名口号,而是实打实的军事实力和地盘。

英布等人造反怎样,还不是被他讨灭。

他微微抬起手,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沸腾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于他一身。

刘协的目光平静地扫过群臣,声音沉稳:

“诸卿忠义,朕心甚慰。袁术倒行逆施,自取灭亡,乃意料中事。”

“讨逆之事,朕已委付前将军刘备总督军事,假节钺,统率诸军。刘皇叔忠勇智略,更有徐庶、杨修等贤士辅佐,破袁术,必矣!朕,信之。”

他顿了顿,语气转而深沉:“然逆贼非止袁术一人。天下未靖,肘腋之患,更需警惕。”

此言一出,众臣皆屏息凝神。

这时,一直静立一旁的侍中荀攸,手持玉笏,缓步出列,躬身道:

“陛下圣明,洞见万里。袁术虽狂,然其势孤,刘前将军足可定之。然,正如陛下所言,逆贼非止一端。巴蜀汉中之地,张鲁借五斗米道,割据已历两代,不修臣职,自号‘师君’,形同独立。”

“其地北扼关中,南窥巴蜀,西通羌氐,实乃心腹之患,亦阻隔朝廷与益州之联系。如今刘前将军大军东指,袁术自顾不暇,此正天赐良机,朝廷当另遣一军,西出散关,收取汉中,打通入蜀通道,则陛下西顾无忧,可全力经略中原矣!此乃千载难逢之机,望陛下圣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