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得到消息的胡氏领着一名虎头虎脑、约莫八九岁的半大小子候在门前,见到关羽伟岸身影,胡氏眼中含泪,那小子则好奇又略带怯生地打量着这位久别的父亲。
“夫人……平儿……”关羽下马,大步上前,紧紧握住妻子的手,又俯身仔细端详儿子关平,厚实的手掌轻轻抚过孩子的头顶,眼中满是慈爱与歉疚,“为父回来了。”
胡氏抹去眼泪,强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快请贵客进庄!”
庄内早已备好酒宴,虽无山珍海味,却是地道的河东家乡风味,更显情谊真挚。
席间,关羽向妻儿介绍了徐晃、张辽两位新结实的挚友与同袍。酒过三巡,气氛愈加热络。
张辽见关平虽年幼,却已显露出不错的筋骨和灵性,不由赞道:
“云长兄,令郎骨骼清奇,眉宇间有英气,将来必是虎将!辽亦有一子,名虎,年方五岁,若蒙不弃,待孩子们长大些,可让他们结为异姓兄弟,继承父志,一同报效朝廷,岂非美事?”
关羽闻言大喜,抚髯笑道:“文远此言,正合我意!待天下稍定,便让平儿与贤侄义结金兰!”
一旁的徐晃见二人谈及家小,自己却因常年征战,至今未曾娶妻,不免有些尴尬,遂举杯朗声道:
“二位贤弟皆有家室之福,晃甚为羡慕。然如今国事蜩螗,逆贼未平,晃常思冠军侯霍公之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待扫清寰宇,四海升平,再论婚嫁不迟!来,共饮此杯,为国除奸!”
“好!公明兄志存高远,我等佩服!共饮!”关羽、张辽齐声应和,三人举杯一饮而尽,豪情壮志,尽在酒中。
次日清晨,一位年轻文士来到军营求见徐晃与张辽,正是奉尚书台之命前来传达诏令的司马懿。
他举止从容,言辞清晰地向二人宣示了朝廷的最新任命:
“陛下有旨,加封河东太守吕布为佂东将军,令其即刻整军,北上讨伐并州高干,牵制袁绍!”
“虎贲中郎将徐晃,即日起暂代河东防务,随后率部东出太行,威逼冀州!”
“偏将军张辽,另有委任,温侯有令,命将军精选部曲,护送温侯之女西入关中,抵达弘农郡后,由段煨将军接应前往长安。”
“护送事毕,将军不必返回河东,径直东出函谷,前往汝阴前将军军中听候调遣!”
听闻吕布得以北伐并州,张辽眼中本能地闪过一抹兴奋的火光!
并州是他们的故乡,打回去是许多并州子弟兵多年的夙愿!
然而,当他听到自己的任务竟是护送女眷,之后还要去陌生的刘备军中听令时,那团火苗瞬间黯淡下去,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与无奈,只得抱拳应道:
“末将张辽领命。”
一旁的关羽和徐晃将张辽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心中皆暗叹,温侯如此安排,实在非明主所为。
徐晃率先开口,对司马懿道:“请回复陛下与朝廷,徐晃领旨,必恪尽职守!”
关羽则拍了拍张辽的肩膀,沉声道:
“文远不必灰心。前将军刘玄德,乃我兄长,为人仁德宽厚,知人善任,最重英雄。”
“待文远至汝阴,可将我书信呈上,我兄必以诚相待,使文远有建功立业之机!”说罢,当即取过绢帛,挥毫写就一封荐书,郑重交给张辽。
张辽接过书信,心中感动,深深一揖:“云长兄高义,辽感激不尽!他日若得机遇,必不负兄长期望!”
司马懿站在一旁,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徐晃的公忠体国,关羽的义薄云天,与张辽被迫接受任务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心中暗忖:“温侯吕布,空有绝世武勇,然气量狭小,御下无方,有功则忌,非可托付终身之明主。”
“观徐、关二位将军,皆朝廷栋梁,气度非凡。或许我司马懿当真该寻个时机,脱离河东,直接投效长安朝廷,方是正途?”
怀着这般心思,司马懿表面上依旧从容地与徐晃、张辽交接完毕,便告辞离开,返回安邑向吕布复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