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伏兵(1 / 2)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当徐晃、关羽、张辽在河东剿灭李乐、安定地方之时,汝阴前线大营内的刘备,也迎来了来自长安的天使。

使者风尘仆仆,径直入帐宣旨。圣旨内容除了嘉勉前军将士、重申讨逆决心外,最核心的,乃是天子刘协那道口谕——着前将军刘备,务必尽快将传国玉玺寻回送来。

帐内诸将闻听此谕,神色各异。

刘备面色如常,恭敬接旨:“臣刘备领旨,必竭尽全力,为陛下寻回旧物!”

他心中自是明了,天子所言“旧印”,正是被袁术窃据的传国玉玺,此乃此次东征的目标,天子不过再次强调罢了。

送走天使后,刘备即刻召集心腹议事。

首要之事,便是落实朝廷关于支援扬州刺史刘繇、牵制孙策的方略。

他目光转向帐下一员将领:

“子方。”

一位身形矫健、面容精干的将领应声出列,正是糜芳。

他原为刘备麾下都尉,其兄糜竺虽在长安,但他本人在军中,且对徐州事务颇为熟悉。

“朝廷欲支援刘正礼,需借道广陵,动用糜家海船。”

“你本是徐州旧人,与陈元龙相熟,此事关乎重大,由你持我书信,即刻返回徐州,面见陈使君,陈明利害,请其鼎力相助,调拨舟船粮秣,助刘繇稳固江东。”

糜芳拱手领命,声音洪亮:“芳必不辱使命!定说动陈使君,促成此事!”

糜竺躬身领命:“竺必不辱使命!”

接下来是选派前往刘繇处的使者。

朝廷要求一文一武,宣慰并助战。

徐庶正欲开口请缨,却见坐在末席、一直安静聆听的诸葛亮忽然起身,向刘备郑重一揖:

“都督,亮虽不才,愿请命出使江东!”

众人目光顿时聚焦在这位年轻的书记官身上。

刘备亦感意外,温言道:“阿亮,你年纪尚轻,江东局势复杂,孙策又虎视在侧,此行艰险,非同小可。”

诸葛亮目光澄澈,从容应答:

“都督明鉴。亮籍贯琅琊,亦属徐州,对江淮风土人情略有知晓。刘正礼乃汉室宗亲,朝廷命官,亮代天子宣慰,名正言顺。孙策虽强,然其理亏,未必敢公然加害天使。”

“况且,两位军师祭酒需随都督参赞军机,统筹全局,不宜轻离。亮愿往一试,一则宣示朝廷德意,二则实地勘察江东虚实,以为他日经略之备。万望都督允准!”

徐庶与杨修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惊讶与赞赏。诸葛亮此言有理有据,更显露出不凡的胆识与抱负。

刘备凝视诸葛亮片刻,见其目光坚定,毫无怯意,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最终颔首道:

“好!阿亮既有此志,我便准你所请!然切记,此行以宣慰、观察为主,安全第一,切不可逞强涉险!若有变故,即刻退回,我派兵接应于你。”

“亮谨记都督教诲!”诸葛亮躬身应诺。

“至于武使人选……”刘备略一沉吟,目光扫过帐下诸将,最后落在一位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的年轻军侯身上,“魏延!”

“末将在!”魏延踏前一步,声若洪钟。

“命你为副使,选精锐五十人,护卫诸葛先生前往曲阿!务必保诸葛先生周全,同时,遇事需果决勇毅,助刘繇稳固防务,见机行事!”

“末将得令!必以性命护诸葛先生与使团安全!”魏延慨然领命,眼中闪烁着渴望建功立业的光芒。

安排妥当江东之事,帐外忽有亲兵来报:“启禀都督!镇南将军张绣遣快马来报,其已击溃纪灵,解陈国之围,现正率骑兵主力星夜兼程回师,预计明日午时便可抵达大营!”

“好!”刘备闻言大喜,“张镇南归来,我军如虎添翼!”

几乎同时,另一路斥候飞驰入帐:“报——!张校尉遣人来报,雷薄已派其部将陈兰,率三千前锋,出营向我方前沿哨垒探进!”

徐庶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笑道:“都督!时机至矣!雷薄果然中计!彼分兵来探,正予我可乘之机!”

刘备精神大振:“元直速速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