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蜀中吴氏(1 / 2)

数日后,持节天使诸葛瑾一行,在益州别驾张松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成都。

益州牧刘璋虽心中忐忑,但表面功夫做得十足,以隆重的礼节将诸葛瑾迎入州牧府正厅。

厅堂之内,益州文武分列左右。

文官以别驾张松、其兄治中张肃、以及年轻却已显沉稳干练的从事黄权为首;武官则以中郎将吴懿、校尉张任、冷苞,以及正值壮年、威名素着的巴郡太守严颜等为代表。

众人皆神色肃穆,静候天使宣诏。

诸葛瑾手持天子旌节,步履沉稳地走到厅堂中央,面向主位上的刘璋,展开诏书,朗声宣读。

诏书内容先是例行公事地褒奖了刘璋继承父业、镇守益州的辛劳,随即话锋一转,言辞转为严厉——责问其为何纵容张鲁割据汉中、不修臣职、致使朝廷政令不通于巴蜀?

宣读完毕,诸葛瑾合上诏书,目光平静地看向刘璋,并未如寻常使者那般口称“殿下”或“明公”,而是依其官职,直接问道:“刘益州,陛下之问,州牧可有以教瑾?”

这一声“刘益州”的称呼,让在场许多心思敏锐之人如黄权、张松立刻捕捉到了微妙的信息——朝廷并未直接否定刘璋的州牧身份,这便留下了转圜的余地。

刘璋本就心虚,被这当头一问,更是有些手足无措,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黄权。

黄权微微颔首,以眼神示意他主动认错,争取主动。

刘璋会意,连忙起身,离开座位,来到堂下,对着诸葛瑾手中的旌节躬身一揖,语气惶恐而诚恳:

“天使明鉴!臣璋岂敢不尊王命,不修臣职?实乃汉中张鲁,借妖道惑众,割据一方,其势已成,兵强马壮。”

“臣虽屡次遣兵征讨,然蜀道艰难,贼据险而守,一时难以克竟全功。此皆臣无能,有负圣恩,有负先父所托,恳请天使回禀陛下,臣……臣惶恐待罪!”

说着,竟似要跪下。

诸葛瑾见状,上前虚扶一下,语气稍缓:“刘益州不必如此。既是有心讨逆,为何不早早上表朝廷,陈明情由,请求援兵?”

刘璋连忙道:“是臣愚钝!臣即刻便遣使,奉表入长安,向陛下请罪,并献上益州珍宝贡品,以表臣忠心不贰!此外,臣现已发兵,正在攻打张鲁盘踞的葭萌关,绝无姑息养奸之意!”

诸葛瑾听着刘璋的解释,心中飞速盘算。他参与过天子的私密战略会议,深知朝廷下一步的目标正是汉中。

刘璋此刻主动攻打张鲁,客观上是在为朝廷分担压力。虽然其本意是为自己消除威胁,但结果对朝廷有利。

于是,诸葛瑾面色稍霁,顺着刘璋的话说道:“原来如此。若真如刘益州所言,已发兵征讨张鲁,倒也算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本使返回长安,自会将州牧的难处与忠心,如实禀报陛下。然……”

“讨逆之事,贵在持之以恒,务求实效。切不可徒做表面文章。陛下与朝廷,都在看着益州的举动。望州牧好自为之,莫要再负圣望。”

刘璋闻言,如蒙大赦,连连点头:“是是是!臣谨记天使教诲!必全力以赴,剿灭张鲁,以报陛下!”

这番做派,表面上可以说是双方都有了台阶下,看来这事儿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厅内众文武,反应各异。

黄权、张肃等文官暗自松了口气,心道估计陛下重登大宝,估计也是找个面子,没有打算真的对益州怎么样。

吴懿神色平静但而张任、冷苞等武将则面露不忿,显然对刘璋如此低声下气感到不满,但碍于场合,不便发作。

会见结束后,众臣散去。张任忍不住对身旁的严颜抱怨道:“明公何须如此畏惧?朝廷远在关中,又能将我益州如何?”

严颜正色道:“张将军此言差矣!明公乃汉室宗亲,忠于天子本是分内之事。如今天子中兴,我益州自当恭顺。况且,天使并未过分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