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孟德无德,玄德昭烈(1 / 2)

攻克武威、驱逐韩遂的数日后,张绣与马超在郡治姑臧城中设下酒宴,既是庆功,也是为即将班师回朝、参与最后的长安围攻战饯行。

宴席设在校场之上,篝火熊熊,烤羊飘香,得胜的将士们开怀畅饮,气氛热烈。

张绣此刻心情极好,此番西征,他不仅配合马超扫平了韩遂在凉州的势力,更算是衣锦还乡,在武威的父老乡亲面前挣足了脸面。

他心中还惦记着一件私事——他的婶婶邹氏,那位容貌昳丽的妇人,一直独居在西凉老家。

如今长安克复在即,天下将渐趋安定,他打算此次班师,就顺路将婶婶接往长安安置,以免她独自留在边地,令人放心不下。

想到此事能成,他脸上不由多了几分笑意。如今他叔侄也算是正儿八经的将门,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宴席间,众人推杯换盏,话题自然绕不开近日的战事与封赏。马超无疑是今晚最得意的人之一,他不仅战功卓着,其从弟马岱更是在此次战役中立下大功。

此刻,马超正用力拍着身旁一位少年的肩膀,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骄傲:

“好小子!干得漂亮!竟然说动了羌人首领,生擒了韩遂那老贼的狗头军师成公英!陛下亲口夸赞,擢升你为军司马!”

“这可是天子正封,不是咱们关起门来自己封的官!让你留守武威,安抚羌汉,这是多大的信任!好好干,前途无量!”

那少年正是马岱,年约十五六岁,面容尚带稚气,但眉宇间已有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坚毅。

他身量已近成人,穿着合身的皮甲,腰间佩着一柄略显厚重的环首刀,显然已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小将。

听到兄长的夸赞,他脸色微红,有些腼腆,但眼神清澈明亮。他端起酒杯,恭敬地对马超说:

“大兄过誉了。若非大兄和父亲信任,给我机会,岱岂能立此微功?一切都是托陛下洪福,仰仗大兄威名。”

“庞令明前日先登长安,勇冠三军,被封偏将军,实为我等楷模。弟既受命留守武威,定当竭尽全力,安抚百姓,调和羌汉,绝不辜负陛下信任,也绝不让大兄和父亲在西线有后顾之忧!”

张绣端着酒杯走过来,听到兄弟二人的对话,笑着接口道:

“孟起将军,令弟年纪轻轻,便如此深明大义,沉稳干练,真是少年英才!待长安事了,孟起将军也该行冠礼了吧?届时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啊!”

马超闻言,连忙谦虚道:“张将军谬赞了!超些许微功,全赖陛下神武与众将士用命,岂敢居功?”

然而,张绣敏锐地察觉到,当提到“冠礼”时,马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霾,原本高昂的情绪似乎低落了几分,于是他随意问了缘由。

他借着几分酒意,叹了口气,对张绣吐露了心声:“不瞒张将军,家父似乎有意为我取表字为‘孟起’。”

“‘孟’者,庶长也超虽为长子,然就算立下些许功劳,在父亲眼中,或许仍不及嫡出的弟弟们尊贵吧。”

张绣一听,这是马腾的家务事,涉及嫡庶之别,颇为敏感,他作为外人实在不好置评,只得尴尬地笑了笑,举杯饮酒,含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