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48章 劳动换来的“海岛丰收季”

第148章 劳动换来的“海岛丰收季”(2 / 2)

那张拼音卡片上,“海”字旁边画着波涛汹涌的波浪,仿佛能听到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声音;“岛”字旁边则画着一座小巧可爱的房子,屋顶的烟囱还冒着袅袅青烟,颜色鲜活得就像刚从海里捞出来一样。

狗剩看到阿泽手中的卡片,眼睛都亮了,他迫不及待地凑过来,想要抢走这张精美的卡片。阿泽眼疾手快,迅速用铁皮铅笔盒挡住了狗剩的手。

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铅笔盒和狗剩的手撞在了一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这声音在车间里回荡,引得其他孩子们都纷纷看过来。

狗剩被这突如其来的一下吓了一跳,他的手像触电般缩了回去。更糟糕的是,他手上戴着的弹簧戒指差点被震掉。狗剩惊恐地看着自己的手,赶紧把戒指紧紧地攥在手心里,生怕它真的掉下来。

“这盒子比你的破戒指厉害!”阿泽得意地晃着卡片,下巴抬得老高,“我娘用积分换的,你有吗?”狗剩梗着脖子:“我爹说要给我做个铁钩子,比你这盒子还硬!”话虽如此,眼睛却直勾勾盯着铅笔盒内侧的乘法口诀,手指在“二五一十”上偷偷划。

二丫抱着她的薄荷盆栽,叶子已经能掐尖了,绿油油的像抹了油。“林婶,能兑点花肥不?”她指着清单上的“有机肥料”,小手指在“5积分\/包”上点了又点,“我娘说薄荷长得壮,才能当‘机器清凉油’,不然机器夏天该中暑了。”林小满笑着兑了包,看着二丫小心地往盆里撒,像在给机器喂特效药,每撒一小撮就给叶子浇点水,嘴里还念叨:“长快点,长快点,给机器当凉扇。”

老马叼着烟袋来查进度,烟杆上的红绸穗子扫过晾晒网样品,网眼细密得能接住金粉。“小林,这网比县农机站的还好!”他用烟锅头戳了戳网面,“公社书记今早还问呢,说咱厂不光能产袋子,还能搞发明创造。他说了,要给咱厂记大功,年底评先进准跑不了。”

他突然压低声音,烟锅往废料箱那边点了点,火星在睫毛上跳:“那箱子里到底藏着啥宝贝?我昨儿起夜路过车间,见光从锁眼里往外冒,跟庙里的佛光似的。”林小满正用新兑的“防锈润滑油”给齿轮上油,油珠滑溜溜的像水银,在齿牙间滚得匀匀的。“是北京支援的新技术零件,怕孩子们乱摸才锁着。”她往老马手里塞了个铁皮铅笔盒,蓝盈盈的正好配他的烟袋,“给您孙子的,比木头的耐用,摔地上都不裂。”

老马笑得烟袋都歪了,皱纹里盛着光:“还是你想得周到!这盒子上的口诀,正好教他背‘一一得一’,省得他总把‘三七二十一’说成‘三七二十三’。”

晒海带的日子到了,塑料厂的工人轮班去帮忙。天刚蒙蒙亮,林小满就带着兑换的十张晾晒网往晒场赶,网子展开像十面蓝色的旗子,在晨雾里飘得欢。老李踩着梯子往网上摆海带,脚底下的木梯“咯吱”响,他笑得皱纹里都盛着光:“小林,这网连海风都得绕道走!往年晒十斤掉三斤,今年准保斤两不少,年底给社员分福利,就能多割两斤肉了。”

孩子们也跟着忙,阿泽用算盘算海带重量,小算盘打得“噼啪”响,算错了就被二丫往脸上贴薄荷叶子,凉得他直吸溜鼻子;狗剩举着伸缩钩子勾散落的海带,钩子甩得像流星锤,反倒勾住了自己的辫子,扯得他龇牙咧嘴,引得大家直笑;二丫最细心,把掉落的碎海带捡进布兜,说要晒成海带干给机器“当零食”,“机器吃了海带干,转得更有力气”。

王老师带着学生来劳动实践,见孩子们用铁皮铅笔盒当簸箕,装捡来的碎海带,忍不住笑:“小林,你这积分兑的不是东西,是把劳动的种子撒进孩子们心里了。”她指着阿泽算错的账,纸上的数字被橡皮擦得发毛,“你看他算错了不肯罢休,非得重算,这股子较真劲儿,跟你烫金时一个样,差一点金粉都不行。”

收工时,公社的会计举着算盘来报数:“今年晒干的海带有一万二千斤,比去年多了三千斤!这都是托了新网的福。”林小满的掌心突然发烫,清单上的积分“噌噌”往上涨:“超额完成3000斤,奖励双倍积分600,当前总积分2000”。

她盯着清单上的“儿童脚踏缝纫机(500积分\/台)”,心里盘算着——小周妹妹总穿带补丁的衣服,袖口磨破了还接着穿,有这缝纫机,就能做新衣裳了。她刚要点兑换,掌心的清单突然弹出行字:“批量兑换享8折优惠,5台只需2000积分”。

“林姐,您脸咋这么红?是不是累着了?”张师傅扛着空网回来,网眼上还沾着海带沫,海腥味混着汗味飘过来,“我家那口子煮了海菜汤,搁了虾皮和姜丝,您喝点补补,暖暖心窝子。”林小满摇摇头,指尖在“确认兑换”上一点,淡蓝光“唰”地漫过废料箱,五个锃亮的缝纫机从箱里滚出来,银灰色的机身,踏板上还印着小红花,像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小鸡,齐刷刷排成一排。

“我的娘哎!”张师傅吓得烟袋都掉了,铜烟锅在地上转了三圈,“这箱子是聚宝盆啊?昨儿还空着呢,咋突然冒出这多铁家伙?”林小满赶紧把缝纫机塞进工具箱,用帆布盖好,“是北京支援的样品,给妇女们做活用的,试试好不好使。”她分了两台给小周和张师傅家,“让嫂子们试试,比手缝快十倍,做件褂子半个钟头就成。”

小周娘当晚就踩着缝纫机做了件蓝布褂子,针脚匀得像机器扎的,袖口还缝了圈小花边。小周第二天穿来车间,引得女人们都围着看,七嘴八舌地问哪儿能弄到。“好好干活攒积分,”林小满笑着说,“谁这个月产量超了,就再兑两台。”

公社开表彰大会那天,林小满被评为“秋季劳动模范”,奖了个印着“农业学大寨”的搪瓷缸,缸沿光溜溜的,是正经景德镇货。她上台发言时,阿泽在台下举着铁皮铅笔盒当话筒,跟着喊:“劳动最光荣!”声音奶声奶气的,引得台下哄堂大笑,连书记都笑着说:“这孩子,是个当宣传员的料。”

散会后,林小满往废料箱里看,清单上的字渐渐淡了,最后多了行字:“劳动的馈赠,不在清单上,在日子里”。她摸了摸发烫的掌心,突然明白——这系统空间哪是什么聚宝盆,不过是让认真过日子的人,能多份底气,多份欢喜。就像海岛上的潮起潮落,从不会辜负每双勤劳的手,你播下的种子,总会在某天结出甜果。

夜里,车间的烫金机还在低吟,像在哼着丰收的小调。各家窗户里飘出缝纫机的“咔嗒”声,混着孩子们背乘法口诀的声音:“一一得一,一二得二……”在海雾里织成张温暖的网。林小满坐在灯下,缝书包,用的是烫金剩下的边角料,金粉在深蓝色的布面上闪,像撒了把星星。她知道,明天的积分清单还会更新,但最珍贵的,早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劳动里,悄悄长在了日子深处,像那晒场上的海带,沉甸甸的,全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