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孩子们贴的“保证书”。阿泽的保证书是用红墨水写的,字里行间透着较劲:“若考100分,求妈给‘海选3号’画张奖状,比夜校的结业证还大”;二丫的画了个小药圃,每个草药旁都标着分数:“薄荷90分,金银花85分”;狗剩的最逗,画了个被弹簧戒指缠住的铅笔,旁注“考试不玩戒指,考80分让爹给弹簧镀银”。
中午送饭时,林小满的妹妹林小雨挎着竹篮走进车间,篮子上的蓝布条绣着朵向日葵,是宛宛的手笔。“嫂子,妈烙了海菜饼,掺了新收的玉米面。”小雨把饼子往搪瓷缸里塞,眼睛直瞅烫金机,“这字烫得真亮,比供销社卖的水果糖纸还闪。”林小满咬着饼子指导小周:“烫金温度别太高,金粉容易糊——就像烙饼,火大了焦,火小了生。”
小雨突然从兜里掏出件蓝布褂:“阿泽的校服袖口磨破了,妈连夜补的,用的是你上次得奖的蓝卡其布。”林小满摸着补丁上细密的针脚,想起阿泽昨天说要代表班级参加公社算术比赛,心里软乎乎的。“替我告诉阿泽,”她往小雨兜里塞了块水果糖,是厂里发的劳保福利,“考试别惦记输赢,就像咱做袋子,针脚扎实了,啥大风大浪都不怕。”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间高窗,在聚乙烯薄膜上投下格子光斑,像给布料盖了层透明的田垄。林小满突然想起十年前刚进厂时,车间还是清一色的脚踩裁布机,工人们踩着踏板“咯吱咯吱”响,一天最多出800个袋子。如今换成电动机器,产量翻了几倍了,可她总觉得,脚踩机的“咯吱”声里,藏着更实在的力气。
“林姐,你看我烫的‘大寨’!”小周举着块布料跑过来,“寨”字的撇捺拉得老长,像座张开双臂的山。林小满笑着点头:“这字有精气神!咱工人造袋子,农民种粮食,合在一起就是座大靠山。”正说着,老马叼着烟袋过来,手里举着张印着“节能标兵”的奖状:“厂里查电表,你这组比上月省了20度电,这奖该你得!”
放学铃响时,阿泽正在教室练算盘。王老师站在他身后,看着算珠“噼啪”跳动,突然指着习题册:“这道‘5亩地收3000斤谷子,亩产多少’,你怎么写6000?”阿泽挠着头笑:“我满脑子都是‘海选3号’,想着半亩地收3000斤才厉害呢!”王老师敲他的头:“考试得瞪大眼睛,不然再好的稻子也算错产量。”
林小雨推门进来时,阿泽正被同学围着看新校服。“我妈是全国劳模,”他挺着胸脯炫耀,袖口的补丁整整齐齐,“这布是得奖的料子!”狗剩伸手摸了摸,羡慕得直咂嘴:“比我爹的劳保服还软和。”二丫突然举起算术本:“阿泽,这道题我还是不会,你再教教我呗?”
回到家,阿泽趴在石桌上改错题,宛宛搬来小板凳坐在旁边,用滑石笔在地上画“考试小人”。“这个是三胖,”她指着个圆滚滚的小人,“考砸了蹲墙角,手里还攥着块红薯干。”阿泽抢过滑石笔,添了个举着稻穗的小人:“这个是我,考100分,给‘海选3号’颁奖!”院门外传来海风声,实验棚的塑料布“哗啦啦”响,像在给他们的话伴奏。
傍晚的塑料厂,最后一批化肥袋从传送带上滑下来,烫金的“农业学大寨”在夕阳下闪着暖光。林小满检查到最后一个袋子,发现小周把“大”字的横画拉得格外长,像道结实的田埂。“这个好,”她叠起袋子时说,“田埂结实了,水才不漏;字站稳了,日子才踏实。”小周红着脸笑,鼻尖沾着的金粉还没擦掉,像落了颗星星。
老马把一个印着稻穗图案的搪瓷杯塞进林小满手里:“节能奖,你这20度电省得值,够公社小学亮三晚灯。”林小满摩挲着杯沿,突然想起阿泽说夜校的煤油灯总被风吹灭,心里盘算着,明天找电工师傅问问,能不能给夜校接根电线。
晚饭时,阿泽把“节能标兵”奖状贴在墙上,和林小满的全国劳模奖状并排,中间用红绳拴着颗玻璃弹珠,阳光照进来,在墙上投下道彩虹。“妈,你们车间也有倒计时吗?”他扒拉着碗里的海菜汤问。林小满往他碗里夹了块咸鱼:“有啊,黑板上写着‘距全年40万袋目标还差8万’,就像你们考试,每天多走一步,年底准能超额。”
宛宛突然举着筷子站起来,小脸蛋鼓鼓的:“我也有倒计时!再睡七觉,放暑假就能去赶海,捡满一书包贝壳!”阿泽笑着敲她的碗:“捡贝壳也得算算数,不然数不清多少个。”林小满看着俩孩子拌嘴,窗外的月光落在实验棚上,塑料布泛着银辉,像给稻苗盖了层被子——那些在车间里烫出的金字,在课堂上算对的算术题,终究都要落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沉甸甸的希望。
考试前最后一天,王老师在黑板中央画了个大大的“0”。“明天就考试了,”她拍掉手上的粉笔灰,“把会的题做对,就是本事。记住,算术不光是数字,是让稻子多打粮,让日子更明白。”阿泽盯着那个“0”,突然举手:“王老师,‘0’加7穗稻子,还是560粒对不?”全班笑得前仰后合,王老师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对,等考完试,咱就去量‘海选3号’,看它是不是真长了560粒!”
塑料厂的下班铃响时,林小满把新领的搪瓷杯放进包里。车间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她的工作台还亮着,算盘上的算珠停在旁边用铅笔写着小字:“阿泽加油,沉着应考”。窗外的夜风带着海腥气,吹动墙上的奖状,劳模徽章在月光下闪了闪,像在和远处实验棚的稻苗说悄悄话。
夜里,阿泽的铅笔在作业本上沙沙游走,宛宛抱着螃蟹瓶睡得正香,小嘴角还沾着点海菜饼渣。林小满坐在灯下缝补工装,针脚穿过磨损的袖口,像在缝合白天的忙碌与夜晚的安宁。远处传来塑料厂的晚班哨声,悠长地淌过石板路,与学校教室里未熄的灯光、实验棚里稻苗拔节的微响,融成一首踏实的歌——歌里有车间的机器轰鸣,有课堂的读书声,还有倒计时牌后面,那片正在悄悄成熟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