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21章 竹匾里的日月长

第121章 竹匾里的日月长(2 / 2)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院,把竹匾里的海菜晒得发脆。林小满抓了把尝了尝,咸中带鲜,火候正好。她找出布袋,挑了半袋最嫩的海菜,又装了些蛤蜊干:“阿泽,跟妈妈给王奶奶送点去。”

“我也去!”宛宛从竹匾边跳起来,小手里还攥着片干海菜。林小满把她也带上,锁院门时见石榴树下的蟹壳晒得发白,想起阿泽要做肥料的事,又叮嘱道:“回来别忘了把蟹壳收起来。”

王奶奶家的院门没关,虚掩着。林小满推门进去时,见老太太正坐在屋檐下择棉花,银白的棉絮沾了满身,像落了层雪。“王奶奶,给您送海菜来了。”林小满把布袋递过去,阿泽已经熟门熟路地搬了张小板凳,挨着老太太坐下。

“你这孩子,总惦记着我。”王奶奶放下手里的棉花,接过布袋摸了摸,“晒得真干,闻着就鲜。”她从兜里摸出块水果糖,塞给宛宛,“拿着,甜的。”宛宛把糖纸剥开,舔了一口,眼睛弯成了月牙。

阿泽见王奶奶的竹筐里堆着不少棉花,就问:“奶奶,这棉花要做啥?”王奶奶笑着说:“做棉袄啊,天冷了,给你和宛宛各做一件,暖和。”阿泽立刻挺了挺腰板:“我不用,我是男子汉,不怕冷。”逗得王奶奶直笑,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花。

林小满帮着择了会儿棉花,见日头偏西了,就起身告辞。王奶奶非要塞给他们几个烤红薯,说:“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热乎着呢。”林小满推辞不过,只好接过来,红薯的热气透过粗布袋子传过来,暖得手心发烫。

回家的路上,阿泽捧着红薯啃得正香,忽然停住脚:“妈,你看那是不是小李哥哥?”林小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见公社的小李正背着个药箱往村西头走,裤脚卷得老高,沾着不少泥。

“小李同志,去哪儿呢?”林小满喊了一声。小李回头见是他们,笑着说:“去给张大爷看看腿,他昨儿赶海崴着了。”宛宛举着手里的红薯喊:“哥哥,吃!”小李摆摆手:“不了,看完就回。”说着加快了脚步,药箱在背上晃啊晃,像只振翅的大鸟。

“小李哥哥真好。”宛宛望着他的背影说。林小满点点头,摸了摸她的头:“是啊,帮别人的人才有人帮。”阿泽啃着红薯接话:“就像妈帮王奶奶晒海菜,王奶奶给我们做棉袄。”林小满心里一动——这孩子,倒把道理看明白了。

回到家时,夕阳正把院子染成金红色。竹匾里的海菜泛着油亮的光,阿泽赶紧跑去收蟹壳,却发现几只麻雀正在竹匾边啄海菜。他捡起根树枝去赶,麻雀“呼啦啦”飞起来,惊得石榴树上的叶子落了满地。

“别赶了,让它们吃点吧。”林小满拦住他,“天冷了,鸟儿也不好找食。”宛宛却举着小手喊:“不给!是我们晒的!”林小满笑着把她抱起来:“咱们有这么多呢,分点给鸟儿,它们明年就会来给我们唱好听的歌啦。”

阿泽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蹲在地上把蟹壳收进瓦罐。宛宛也凑过去,小手抓着蟹壳往罐里放,却总把壳掉在地上,惹得阿泽直叹气:“妹妹,你还是去玩你的海螺吧。”

林小满把晒干的海菜收进布袋,竹匾摞起来时发出“咚咚”的声响。她刚要去做饭,就见厂长领着两个穿干部服的人进了院:“小满,公社检查的同志来了,看看你家的秋晒。”

那两人背着手在院里转了转,指着竹匾里的蛤蜊干问:“这是自己吃还是交公?”林小满赶紧说:“留着自家吃,要是公社需要,我们也能交些。”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同志点点头:“不错,晒得很规整,值得学习。”

阿泽听见“值得学习”,赶紧把装蟹壳的瓦罐抱过来:“叔叔,这是做肥料的,能让石榴树结果子。”戴眼镜的同志笑了,摸了摸他的头:“这孩子真懂事,知道勤俭节约。”

等检查的人走了,厂长拍着林小满的肩膀说:“你家这俩孩子,真是好样的。”林小满笑着往灶房走,心里却琢磨着——晚上得把海菜再翻晒一遍,可不能辜负了这好日头。

灶膛里的火苗“噼啪”响,锅里的水很快开了。林小满把蛤蜊干丢进去,又撒了把刚晒好的海菜,白气“腾”地冒起来,带着股鲜腥味。阿泽和宛宛扒着灶台看,小鼻子都快贴到锅沿上了。

“等会儿给张大姐送一碗去。”林小满搅着锅里的面条,“她家的虾皮可鲜了。”阿泽赶紧点头:“我去送!我还能跟小柱子玩会儿弹弓。”宛宛也举着小手喊:“我也去!要听小柱子唱儿歌。”

面条盛进粗瓷碗时,晚霞正从窗棂钻进来,给碗里的海菜镀上了层金。林小满看着这俩孩子抢着吹凉面条,忽然觉得——这晒秋的日子,就像这碗海菜面,看着简单,细品却全是鲜滋味。

夜色漫进院子时,竹匾已经收进了柴房。阿泽在教宛宛用海螺吹不成调的曲子,“呜呜”声混着海浪的拍岸声,倒像首特别的歌谣。林小满坐在竹凳上补衣服,月光透过石榴树的缝隙洒下来,在她的布鞋底上晃啊晃,像撒了把碎银。

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白天晾晒好的海菜还在院子里呢!明天一定要记得再挑一些出来,给公社的食堂送过去。她听说最近食堂的大师傅正为没有新鲜蔬菜而发愁呢,这海菜可是个好东西,炖上一锅豆腐,那味道,啧啧,肯定能让社员们多吃两碗饭!

一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就变得愉悦起来,手中的针线也仿佛受到了她情绪的感染,速度又快了几分。那细细的线在她灵巧的手指间穿梭,穿过布层时发出的“嗤嗤”声,就像是在为这平静而安稳的日子计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