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63章 咱们工人有力量

第63章 咱们工人有力量(2 / 2)

表彰大会后的厂庆福利发得格外实在。每个职工都领到了两斤白面、一斤红糖,还有一块印着厂徽的肥皂。家属们领着孩子在食堂门口排队,领完东西就坐在白杨树下的石桌上聊天。张婶家的小子举着块红糖往嘴里塞,黏得嘴角亮晶晶的,被他娘拍了下手:“慢点儿吃,当心噎着!”

林小满帮着分发福利,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老王师傅从车间拎来桶井水,给她递过个粗瓷碗:“快喝点水歇歇,看你这脸热的。”正说着,就见周大姐抱着个大西瓜走过来,瓜皮上还带着新鲜的泥土:“这是村西头老刘家送的,说感谢咱厂帮他修好了抽水机。快来尝尝,沙瓤的!”几个年轻工友立刻找来了菜刀,“咔嚓”一声,西瓜裂开,红瓤黑籽,甜香立刻弥漫开来。

接下来的几天,厂里的日子照旧热热闹闹。林小满白天在车间指导新工人操作机床,晚上就带着女工们在灯下赶制出口的镰刀套——那些蓝布套子上要绣上松鹤图案,是外贸公司特意要求的,说要销往东南亚。王晓月每天收工后都往供销社跑,今天买十斤富强粉,明天扯三尺花布,把换来的东西悄悄送到困难职工家里,回来就跟林小满汇报:“刘嫂收到布料时掉眼泪了,说要给俩娃做新校服;赵师傅让我谢谢您,说等他腿好了,还去锻工车间干活,保证不偷懒。”

林小满听着,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这些东西不算多,但对于过日子的人家来说,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就像当年在村里,秀莲嫂子送的那碗热粥,暖的不只是胃,还有心里的劲儿。

没成想,一周后的早晨,林小满刚走进车间,就被厂长叫到了办公室。桌上放着两封牛皮纸信封,信封上的字迹歪歪扭扭,还沾着点墨迹。

“你自己看吧。”厂长把信推过来,脸上带着哭笑不得的神情,“这是老赵和刘嫂托人写的感谢信,一早送到了厂部,还说要给你送面锦旗呢。”

林小满拆开信,纸上的字迹虽然笨拙,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赵师傅的信里说:“收到十斤面粉和三斤猪肉时,我家老三抱着肉哭了,说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肥的肉。林同志心里装着咱工人,是咱的好榜样……”刘嫂的信更简单,说给俩娃做了新衣裳,孩子高兴得睡不着觉,还说要把省下的布票还给厂里,让给更需要的人。

“这下好了,全厂子都知道是你分的东西了。”厂长笑着摇头,“刚才广播室的小张还来问,说要不要把信在厂里广播一下。”林小满赶紧摆手:“可别广播,就是点小心意,不值得说。”她把信折好放进兜里,“要是真广播了,以后我可不敢再做这些事了。”

正说着,车间的大喇叭突然响了,传来小张带着点激动的声音:“全体职工同志们,现在播报两封感谢信……”林小满和厂长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这丫头,怕是等不及就播了。

果然,没过多久,车间里就炸开了锅。老王师傅拿着个铁皮饭盒走进来,往林小满桌上一放:“我家那口子今儿个包了饺子,韭菜鸡蛋馅的,你可得尝尝。”张婶端着碗炖豆腐,热气腾腾的:“这是用你给的黄豆炖的,放了点辣椒,你爱吃的。”

林小满看着桌上渐渐堆起来的饭菜,鼻子忽然有点酸。她想起刚进厂时,自己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农村姑娘,是这些朴实的工友们手把手教她认图纸、开机器,天冷了有人给她送棉衣,生病了有人端来热粥。现在她不过是做了点该做的事,却收到了这么多的温暖。

“小满姐,厂长让你去趟会议室,说有重要的事。”小张跑进来,额头上还带着汗,“好像是县里来了领导,说要给咱厂拍什么纪录片呢!”

林小满跟着小张往会议室走,路过车间时,看见工人们都在埋头干活。车床的轰鸣声、锤子的敲击声、砂轮的摩擦声混在一起,像一首雄浑的交响乐。阳光透过高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灰尘在光柱里跳舞,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生气。

会议室里坐着几位穿中山装的同志,其中一个扛着摄像机,正对着墙上的奖状拍摄。见林小满进来,县宣传部的同志立刻站起来:“林小满同志,我们是来拍《工业学大庆》系列纪录片的,听说了你的事迹,想专门给你拍一段。”

“拍我?”林小满有点手足无措,下意识地拢了拢头发,“我也没做啥特别的事啊,都是大家伙一起干的。”

“你的事迹很典型啊。”宣传部的同志笑着说,“全国劳模不搞特殊化,把奖励分给困难职工,这正是咱们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就拍你在车间工作的场景,再讲讲你对‘劳动最光荣’的理解。”林小满看了看厂长,厂长朝她点了点头:“去吧,好好说说,给咱厂扬扬名。”

摄像机转动起来时,林小满反而不紧张了。她站在自己熟悉的车床旁,手里拿着扳手,就像平常一样开始调试机器。镜头对准她的手,那双手算不上纤细,指关节有些粗大,虎口处还有道浅浅的疤痕——是刚进厂时被砂轮片划的,现在早就长好了,却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我觉得吧,劳动没啥高低贵贱之分。”林小满对着镜头,声音平静却有力,“就像咱这车间里的机器,少了哪个零件都转不起来。我是全国劳模,但这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伙一起干出来的。”她擦了擦机器上的油污,“至于那些奖励,放在我这儿不如给更需要的人。咱工人阶级讲究的就是互助互爱,就像这机器上的齿轮,紧紧咬在一起,才能转得更有劲。”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工装的蓝色在光影里显得格外鲜亮。摄像机后面的同志悄悄对旁边的人说:“这镜头不用剪了,就这么播,真实!”

拍纪录片的同志走后,厂长把林小满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张通知书:“省里让你下个月去参加劳模座谈会,还说要组织你去各地做巡回报告。”他看着林小满,眼神里满是欣慰,“好好准备准备,到时候给咱县争光。”

林小满接过通知书,指尖有些发颤。纸上的字迹工整有力,印着“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红色印章。她想起五年前刚离开村子时,秀莲嫂子塞给她的那双虎头鞋,说“到了厂里好好干,给咱妇女争口气”。现在,她真的做到了。

傍晚收工时,王晓月提着个网兜跑过来,里面装着个崭新的半导体收音机,银灰色的外壳,上面还贴着层塑料膜。“小满姐,你看我买的!”她得意地拧开开关,里面立刻传来清晰的广播声:“……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真不错。”林小满凑过去听,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以后就能随时听新闻了。”“等你从省里回来,咱就把它放在车间里,干活累了就听听,多带劲。”王晓月把收音机往她手里塞,“你先拿着用,我再攒钱买一个。”

林小满笑着退回去:“还是你拿着吧,财务室事多,听新闻方便。对了,供销社的李主任有没有说那批镰刀套啥时候来取?”“说了,下月初。”王晓月翻开账本,用铅笔在上面画了个圈,“我已经让绣活组的姐妹们加紧赶工了,保证误不了事。对了,她们说想绣个新花样,问你上次画的那个向日葵图案行不行?”

“当然行。”林小满想起自己画的图案,向日葵的花盘里还藏着个小小的齿轮,“就用那个,寓意也好,咱工人就像向日葵,永远跟着党和国家走。”

两人说着话,慢慢往宿舍走。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红砖铺就的路上,像两道并肩前行的航标。厂区的广播里正在播放《咱们工人有力量》,激昂的旋律在暮色里回荡,连空气都仿佛被染上了滚烫的温度。 林小满抬头望向天边,晚霞正烧得热烈,把半边天都染成了金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