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的唇枪舌剑余音未散,回纥使者阿史那啜被杜丰强硬顶回的消息,已如长了翅膀般飞向帝国的各个角落,自然也传到了北方边境,在朔方、河东等镇的军民心中点燃了一把火,既有扬眉吐气的振奋,也有一丝对可能爆发冲突的隐忧。而在长安,杜丰的应对之策已定,一场不见硝烟,却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博弈,率先在北疆拉开了序幕。
朔方,灵州。
节度使李晟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朔风凛冽,吹动他花白的须发。他望着北方苍茫的原野,那里是回纥游骑时常出没之地。他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长安的密信,上面是杜丰亲笔书写的“以商制夷”方略的详细指示。
“传令下去,”李晟声音沉稳,对身旁的副将吩咐,“即日起,严格核查所有前往回纥的商队。凡货物中夹带铁器、军械部件、大型木材、粮食(超过个人携带合理数量)者,一律扣留,货主按律论处!尤其是铁器,一片铁渣也不许流出!”
“是!”副将领命,但又有些迟疑,“大帅,如此严厉,是否会激化矛盾?那些与回纥有贸易往来的商贾,恐怕也会怨声载道。”
李晟目光一寒:“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朝廷自有考量。执行命令!另,通知各边市,朝廷将增设‘榷场巡检司’,专司稽查违禁物资。还有,从今日起,边市税银,提高半成,充作边备之用。”
这道命令,如同一声惊雷,在边境商界炸响。以往虽然也有管制,但执行起来总有空子可钻。如今李晟铁腕之下,几乎是彻底断绝了战略物资流向回纥的可能。一些背景深厚、与回纥关系密切的大商队试图疏通关系,但在李晟“尚父严令,违者以通敌论处”的高压之下,也只能悻悻作罢。
---
与此同时,长安,柳明澜的“兴业社”总号内,一场关乎经济命脉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密室中,炭火噼啪作响。柳明澜一身素雅襦裙,却难掩其执掌商业帝国的干练与锐气。她面前坐着几位“兴业社”在北方边境及各产地的核心大掌柜。
“诸位,”柳明澜声音清晰,不容置疑,“尚父有令,对回纥贸易,需行‘精准’之策。盐、茶、布帛、瓷器等物,不仅不能断,还要加大供应量,尤其是质量上乘者。”
一位负责盐业的大掌柜疑惑道:“夫人,这……回纥人如此无礼,为何还要卖给他们好东西?且加大供应,岂非资敌?”
柳明澜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商贾的精明与洞察:“此乃阳谋。回纥地处苦寒,其民不可一日无茶,其贵族亦崇尚我大唐丝绸瓷器。我加大供应上等货,使其用度奢靡,依赖日深。同时,严格控制供应渠道,必须通过我‘兴业社’及其认可的商队进行交易。我们要让回纥人明白,和平贸易,则这些精美之物源源不断;若起战端,则这些东西立刻就会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此乃以利诱之,以需制之。”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且,价格上,我们可以适当‘浮动’。以往为了维持关系,多有优惠。如今,可按市价,甚至……略高于市价。多出来的利润,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用于补贴边境军费,另一部分,作为我等行此事的耗费与犒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