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16章 庙堂定策,暗度陈仓

第116章 庙堂定策,暗度陈仓(2 / 2)

他这话,看似支持杜丰的策略,实则暗藏机锋。将前线指挥权依旧归于仆固怀恩,而所谓的“总揽全局”,则想安排自己人去担任“监军”,分润功劳,并加以掣肘。

杜丰如何不知其意,但他此刻心思并不全在争这西域的指挥权上。他立刻顺势道:“李尚书所言极是。仆固怀恩将军久镇朔方,威震北疆,由他派兵指挥,最为妥当。至于协调粮草、监察军务,朝廷自当选派得力重臣前往。臣才疏学浅,于西域情势所知不多,且身负辅导东宫之责,不敢妄请此任。”

他主动谦退,既避免了与李辅国的直接冲突,也符合他目前“韬光养晦”的策略,更将难题抛回给了朝廷。

肃宗看了看杜丰,又看了看李辅国,沉吟片刻,道:“便依杜爱卿之策行事。即刻拟旨,命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抽调精骑七千,由大将浑瑊率领,十日内出发,借道回纥,驰援北庭!安西军务,仍由梁宰节度,务必要守住根本!另,着派黄门侍郎刘晏为安抚使,前往河西,总理粮草转运,协调各方。监军……便由内侍省少监窦文场前往。”

皇帝最终拍板,基本采纳了杜丰的战略,但在人事安排上做了平衡,没有让李辅国的人完全掌控局面,也没有将杜丰推上前台。

朝议散去,杜丰面色平静地随着人流走出紫宸殿。他并不在意是否亲自挂帅西域,他提出的策略本身,就已经达到了数个目的:第一,展现了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巩固了其在朝堂“能臣”的地位;第二,将朝廷的注意力引向了西域,为他后续可能涉及西域的行动提供了某种“正当性”的掩护;第三,或许能间接缓解河北方向可能面临的压力。

回到赐第书房,杜丰立刻铺开纸笔。朝堂上的策略是明线,而他必须布下暗线。

他首先给远在河北的苏瑾和郭子仪各去一信。给苏瑾的信中,叮嘱他趁朝廷注意力西移,加速整合河北内政,巩固根基,同时密切关注北面史朝义与黠戛斯的动向,防备其趁虚而入。给郭子仪的信,则更多是通报朝堂决策,并请老帅以其威望,暗中关注朔方军西调后,北疆可能出现的防务空隙。

接着,他写了一封密信,通过特殊渠道发往西域,给潜伏的“玄影”小队。信中,他告知朝廷已决定发兵西域的消息,命令他们利用即将到来的战乱和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机会,加紧活动。重点有二:一是设法摸清黑姓突骑施此次东进,是否与黠戛斯或摩尼教内部势力有关;二是寻找机会,接触摩尼教“智慧长老”一派的势力,尝试建立联系,打探凌素雪的具体情况。他特别强调,一切以安全和隐秘为前提,可借助大唐出兵造成的混乱见机行事。

做完这一切,杜丰才轻轻舒了口气。他走到窗边,望着长安城上空那轮清冷的明月。

西域的战火即将重燃,朝廷的焦点已然转移。这对他来说,是危机,也是契机。他如同一名高明的棋手,在长安这座巨大的棋盘上,落下了一颗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可能影响深远的棋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朝廷的兵马是为大唐的荣耀与疆土而战,而他派出的暗影,则为了那缕萦绕心头的星火而前行。

他知道,西域的棋局,才刚刚开始。而他在长安的立身之路,也因今日朝堂上的出色表现,增添了一块沉重的砝码。只是,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需要他以更大的智慧和耐心,去一步步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