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116章 庙堂定策,暗度陈仓

第116章 庙堂定策,暗度陈仓(1 / 2)

杜丰的声音在寂静的紫宸殿中显得格外清晰:“陛下,臣以为,苗相与李尚书所言,皆有道理。然,西域之事,需标本兼治。”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继续沉稳说道:“突骑施、石国骤然发难,其背后恐非孤立之事。黠戛斯前番寇边虽退,然其与西域诸胡素有勾连。此次西域动荡,难保没有北方强虏煽风点火,意图使我大唐东西难以兼顾。”

这一判断,立刻让肃宗和不少大臣神色更加凝重。若真是黠戛斯在背后操纵,那问题的严重性就远超一次普通的部落叛乱。

“因此,”杜丰续道,“单纯固守待援,恐堕入敌军算计,使其可从容整合西域势力,届时局面更难收拾。而若大规模从河西、陇右调兵,确如李尚书所言,中原疲敝,粮饷转运艰难,且恐动摇关中根本。”

他先指出了两种主流方案的潜在弊端,随即话锋一转:“故臣以为,当行‘以快打慢,以精制众’之策!”

“哦?如何以快打慢,以精制众?”肃宗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兴趣。

“其一,速发精兵,但非从河西、陇右大规模征调。”杜丰条理清晰地阐述,“可命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从其麾下抽调五千至八千熟悉骑战、能征惯战之精骑,轻装简从,携带半月干粮,由灵州出塞,沿回纥道(蒙古高原南部)急速西进,直扑北庭!此路较近,且可借道回纥(此时回纥与大唐关系尚可),出其不意,可与北庭守军汇合,自北向南,威胁突骑施侧后!”

他手指虚点,仿佛在空中划出行军路线:“其二,安西梁使君处,命其不必死守拨换孤城,可依托安西各守捉、军镇,节节抵抗,消耗敌军,待朔方精骑与北庭军汇合,再寻机内外夹击!”

“其三,外交斡旋不可或缺。但非单纯招抚,当有分化!可立即派遣能言善辩、熟知胡情的使者,携国书与重金,分赴葛逻禄诸部。葛逻禄与突骑施并非铁板一块,许以重利,晓以利害,言明我大唐只惩首恶,胁从不问,若能倒戈或保持中立,则战后必有厚赏,并可开放更多互市之利!同时,亦需遣使至回纥,确保其在此战中至少保持中立,若能出兵相助则更佳。”

“其四,于中原,可诏令河西、陇右诸军,大张旗鼓,作出欲大举西征之态势,以震慑宵小,牵制敌军兵力,使其不敢全力围攻安西。”

杜丰一番论述,既有战略层面的宏观判断,又有战术层面的具体部署,更兼顾了军事与外交的双重手段,思路清晰,考虑周详,听得肃宗不住颔首,连原本持反对意见的李辅国,也一时找不到明显的漏洞来反驳。

“杜爱卿此策,老成谋国!”肃宗脸上终于露出一丝赞许之色,“以朔方精骑为奇兵,借道回纥,直插北庭,确可收出其不意之效!外交分化,虚张声势,亦是良策!”

苗晋卿也抚掌道:“杜司徒此议,兼顾攻守,虚实相生,确比老臣先前所想更为周全!”

李辅国见大势已定,眼珠一转,出班道:“陛下,杜司徒之策虽妙,然这统帅之人,至关重要。朔方军乃仆固怀恩部属,由其派兵,自然还需其指挥为宜。只是这各方协调,粮草接济,以及……监军之任,需得一位德高望重、且深得陛下信任的重臣总揽全局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