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89章 裂盟血溅,砥柱扬鞭

第89章 裂盟血溅,砥柱扬鞭(1 / 2)

史思明使者团被“伏击”全军覆没、安庆绪麾下强硬派将领被“刺杀”,这两起如同配合默契的双簧戏码,彻底点燃了叛军内部积压已久的火药桶。安庆绪在长安的疯狂报复——逮捕、刑讯、公开处决史思明一系的官员将领,并将首级悬于朱雀门示众——这不再是暗流下的较量,而是赤裸裸的宣战!

消息传至范阳,史思明暴怒如狂,再无丝毫顾忌,公然竖起“清君侧,讨逆臣”的大旗,将兵锋直指昔日的盟友安庆绪!庞大的叛军阵营,在凌素雪与“守文社”精心策划的离间之火灼烧下,轰然裂变为势同水火的两大集团:盘踞长安的“安庆绪伪燕”与割据范阳及河北大部的“史思明叛军”。

北疆:趁势而起,砥柱扬鞭

北疆唐军大营,士气如虹。压在头顶的最大威胁骤然分裂、内耗,这让所有将士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杜丰自然不会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调整战略,将“稳守”彻底转变为“积极进取”。

“郭元帅主力压力大减,正可休整补充,寻机给予史思明致命一击。而我部,当为全军前驱,趁此良机,收复失地,扩大战果!”军议上,杜丰声音铿锵,不容置疑。

他做出了几项关键部署:

1. 西进收复,打通要道: 命赵铁柱率领经过休整补充的陌刀都以及部分“砺锋营”精锐,向西攻击前进,目标直指被叛军(原属安庆绪部,现陷入混乱)控制的泾阳周边数个重要县城及关隘。此举旨在打通与灵武方向更顺畅的联系,并进一步压缩叛军在京畿地区的生存空间,将战场推向敌人腹地。

2. 敌后搅局,火上浇油: 张顺麾下的“跳荡营”与“纸鸢”队活动强度和范围再次提升。他们的任务更加明确:不再仅仅是破坏后勤,更要主动扮演“搅局者”。伪装成史思明部袭击投向安庆绪的叛军城镇,伪装成安庆绪残部骚扰史思明控制区的边境,抢夺双方往来文书,散布恐慌,务必让这两股叛军无法达成任何形式的短暂妥协,甚至要挑动他们发生更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3. 借势灵武,请缨出战: 杜丰亲笔撰写奏章,以极其恭谨却暗藏锋芒的语气,向灵武朝廷详细禀报了叛军内讧的“喜讯”,并强烈请求朝廷允许他“乘此天赐良机,率麾下将士,奋勇进击,克复东都,迎还圣驾”!他知道,此刻朝廷绝无理由拒绝他“为国建功”的请求,这封奏章既是表态,也是将自身置于道义和战略的制高点,让灵武朝廷即便猜忌,也无法公然阻拦。

监军鱼朝恩面对如此局面,心情复杂。一方面,战局好转,他作为监军脸上有光,可以向朝廷报功;另一方面,杜丰的威望和实力借此机会必然再次暴涨,这让他感到极度不安。他试图以“需稳妥行事,谨防叛军诈降诱敌”为由,对杜丰的进军计划稍作拖延,但在杜丰拿出“纸鸢”侦查到的、叛军双方已在河北某地发生小规模交战的铁证,以及全军上下求战心切的汹涌士气面前,他的阻挠显得苍白无力,只能阴沉着脸,看着杜丰的将旗指向西方。

长安:深渊烈焰,星火灼心

叛军的公开分裂,对长安这座帝都而言,带来的并非希望,而是更深重的苦难与混乱。

安庆绪为了应对史思明的威胁和内部的不稳,采取了更为酷烈的高压统治。他大肆扩军,强征城内青壮,横征暴敛以充军资,对任何敢于流露出不满或与史思明有丝毫牵连嫌疑的人,都施以最残酷的镇压。朱雀门上悬挂的首级日益增多,长安城内血色弥漫,人心惶惶,如同置身于一座巨大的囚笼和刑场。

务本坊地下石室内,油灯的光芒摇曳不定。凌素雪听着孔司业等人带来的关于外面世界愈发残酷的消息,面纱下的脸庞看不出表情,只有那双清冷的眸子,映照着跳动的火焰,深邃如渊。

“安庆绪已是困兽,其行愈暴,其亡愈速。”她平静地分析道,“然,在其彻底疯狂之前,必会竭力清除内部一切隐患。我等处境,更为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