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87章 蜀中铸新刃,长安裂敌盟

第87章 蜀中铸新刃,长安裂敌盟(2 / 2)

“上次粮仓被焚,据说是有人里应外合,这背后……”

这些流言虚虚实实,真伪难辨,却精准地戳中了安庆绪与史思明双方最敏感的神经,在长安与范阳之间悄然传播,不断发酵着猜忌与怨恨。

伪造书信,火上浇油: 凌素雪亲自出手,利用从叛军官员处窃取的印鉴样本和“守文社”成员的模仿能力,伪造了数封“史思明”写给其在长安朝中心腹的“密信”。信中充斥着对安庆绪的鄙夷与不满,隐约透露出“时机成熟,当另立新君”的意图。这些“密信”被以各种“意外”的方式,“恰好”落入安庆绪控制的“守夜人”手中。

同时,他们也伪造了“安庆绪”下达给某位态度暧昧的叛军将领的“密令”,要求其“密切监视史思明使者动向,若有不轨,可就地处决”。这封“密令”的副本,又被巧妙地送到了史思明使者的落脚点。

釜底抽薪,剪除羽翼: 在凌素雪的策划下,一次针对性的暗杀行动悄然展开。目标并非史思明或安庆绪本人(难度太大,且易导致疯狂报复),而是双方阵营中态度最为强硬、主战最力、且对对方抱有深刻敌意的几个中层将领和谋士。行动由凌素雪亲自带领最精锐的人手执行,干净利落,不留痕迹。这些人的突然死亡,在其各自阵营内部引发了恐慌和更多的猜忌,都怀疑是对方下的黑手,使得主和或摇摆派的声音暂时被压制,主战派则人人自危,进一步加剧了内部的对立。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安庆绪对史思明的疑心达到顶点,开始暗中调动兵马,加强对皇宫和重要府库的控制,并严密监视史思明一系官员。而史思明在长安的使者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敌意和危险,不断向范阳发送告急文书,陈述安庆绪的“背信弃义”与“剪除异己”之举。

叛军联盟的裂痕,在凌素雪与“守文社”的精心运作下,被迅速撕开、扩大,从暗流汹涌,逐渐走向公开的对峙边缘。长安城内,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气氛,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北疆大营

杜丰很快接到了来自蜀中和长安两方面的密报。

看着柳明澜信中关于蜀中新政深化、军工扩张的详细汇报,他满意地点点头。有了这块稳固的基石,他进可攻,退可守,底气足了许多。

而当凌素雪的密信送到他手中,详细描述了离间之策的进展与成效时,杜丰更是抚掌轻笑:“好!素雪此计,甚合我意!叛军内乱,胜过十万雄兵!”

他立刻召来苏瑾与张顺。

“叛军内讧在即,此乃天赐良机!张顺,命‘跳荡营’与‘纸鸢’加大活动力度,重点袭击史思明派往长安方向的信使和补给队,抢夺其与安庆绪往来的文书,坐实其‘勾结’(或准备火并)的迹象!但要做得像是安庆绪的人干的!”

“苏瑾,以我的名义,再修书一封给郭元帅,将长安‘星火’所获情报(适当修饰来源)呈报,建议郭元帅可趁此良机,或施压,或诱降,进一步瓦解叛军士气。”

杜丰站在营帐门口,望着南方长安的方向,又看了看西方蜀中的方位,心中豪情涌动。蜀中在为他铸就最坚实的后盾与最锋利的刀刃,长安的星火则在敌人心脏里点燃了分裂的烈焰。而他,这位被架在火上烤的“砥柱”,正稳稳地立于这惊涛骇浪之中,布子天下。

“快了……”他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光芒,“这盘棋,该轮到我们掌控节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