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用这来自朝廷的“荣耀”,进一步凝聚军心,将这份“虚名”,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忠诚与士气。
对于鱼朝恩,杜丰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不再刻意冷落或对抗,反而时常“请教”,将一些无关痛痒的军务“交予”其“协理”,甚至在公开场合给予其足够的“尊重”。这让鱼朝恩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既享受这表面的风光,又隐隐觉得不安,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杜丰清楚,在自身实力尚未达到绝对优势、天下大局未定之前,维持与朝廷表面上的和谐,至关重要。他需要时间,需要空间,来消化战果,巩固根基。
长安:地火汇聚,星火重燃
务本坊地下,国子监密道深处的石室内,油灯的光芒映照着十几张激动而又带着审视的面庞。
凌素雪的突然出现以及她手中的火焰烙印信物,给这个濒临绝境的地下组织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希望。为首者,是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睿智的老者,自称姓孔,原是国子监司业。在确认了凌素雪的身份和裴十三(他们尊称为裴帅)的遭遇后,孔司业长叹一声,眼中含泪:“裴帅……终究还是……唉!”
他告诉凌素雪,这个地下组织名为“守文社”,核心成员多是国子监不愿降贼的博士、助教以及一些忠烈官员的后裔。他们凭借对长安建筑(尤其是皇城官署)的熟悉和国子监内一些不为人知的密道系统,一直在暗中活动,收集情报,保护文物,联络忠贞之士,等待着王师反攻的那一天。裴十三曾是他们的武力倚仗和对外联络的关键人物。
“凌司使,裴帅失踪前曾言,若遇‘星火’,便是转机。不知杜总管……何时能挥师北上,光复长安?”一位年轻的学子急切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期盼。
凌素雪看着这一张张憔悴却坚定的面孔,心中感慨,却不得不泼上冷水:“史思明、安庆绪虽内斗,然兵力犹存。杜总管虽连战连捷,然北疆战事胶着,灵武朝廷……掣肘亦多。短期内,大军难以抵达长安。”
石室内顿时一片沉寂,失望之色弥漫。
“但是,”凌素雪话锋一转,声音虽虚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王师虽远,志士犹在!我等在此坚守,并非徒劳等待。裴帅之仇未报,叛军根基未动,长安民心未聚!我等‘星火’与诸位‘守文’之力汇聚,正可于敌心脏之处,行雷霆之举!”
她强撑着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孔司业,诸位,我需要知道长安如今最详细的布防、叛军粮草囤积之处、安庆绪与史思明使者往来路线,以及……所有可能被我们利用的弱点!我们要让叛军知道,这长安城,绝非他们可以安枕之地!”
凌素雪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外界的消息和强大的后援希望,更带来了一种主动出击的锐气。她很快便与“守文社”的成员们融合在一起,凭借其专业的间谍能力和冷酷的决断力,开始重新梳理和规划地下抵抗网络。她将“察事司”的一些训练方法和联络技巧传授给他们,并着手策划一次新的、目标明确的行动,既要为裴十三报仇,也要进一步搅乱叛军阵脚,向杜丰证明长安“星火”的价值。
泾阳的血战换来了杜丰政治地位的微妙提升和暂时的战略空间,而长安地底的“星火”与“守文”汇聚,则预示着更猛烈的地下风暴即将来临。砥柱在惊涛骇浪中稳住阵脚,而星火则在至暗之地,悄然积蓄着焚城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