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78章 龙威初震,暗棋连星

第78章 龙威初震,暗棋连星(1 / 2)

鸡鸣隘一场血腥而高效的防御战,如同在浑浊的北疆战场上投入了一块明矾,其澄清效应迅速扩散开来。

田承嗣败退的消息,连同那“陌刀如墙,人马俱碎”的可怖描述,先是在叛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史思明闻报,将那传递消息的斥候一脚踹翻,怒骂田承嗣无能,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忌惮。他纵横沙场多年,自然明白一支能在野战中正面击溃他精锐步卒、并造成如此悬殊伤亡的部队意味着什么。这支名为“北援行营”、来自蜀中的军队,其统帅杜丰,不再仅仅是一个凭借先知和运气搅动风云的“幸进之徒”,而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对手。

而在唐军这一边,效果则更为显着。山南西道节度使鲁炅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先前那些阳奉阴违、推诿塞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亲自带着犒劳物资来到杜丰行营,言辞恳切,不仅主动提供了之前扣下的周边详细舆图和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更是拍着胸脯保证后续粮草转运由他负责协调,只求杜将军能“稳守要冲,共御强敌”。实力,永远是赢得尊重和合作最硬的通行证。

杜丰对鲁炅的转变心知肚明,表面上客套接纳,并未追究前嫌,但暗地里对来自鲁炅方面的物资和情报,依然保持着“察事司”的严格核查。他深知,这种因武力威慑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脆弱且不可恃。

行营定策:扬长击短

初战告捷,军心大振。但杜丰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召集麾下将领与幕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军议。

“鸡鸣隘一战,证明了我‘砺锋营’,尤其是陌刀都的正面攻坚与防守能力,足以与叛军精锐抗衡。”杜丰开门见山,肯定了将士们的功绩,随即话锋一转,“然,我军兵力有限,陌刀虽利,移动缓慢,消耗巨大,难以持久野战。叛军势大,史思明主力犹存,若与之正面硬撼,即便获胜,亦必伤亡惨重,非智者所为。”

他走到新悬挂的、由“纸鸢”队和张顺后续补充侦查绘制的更精细的舆图前,指向叛军控制区域的腹地。

“张顺,‘纸鸢’最新情报显示,史思明为了筹集西进粮草,在其控制的几个重要城池,如汾州、隰州一带,设立了大型转运仓,守军多为二线部队,且因我军前出,其注意力被吸引至正面,后方相对空虚,是也不是?”

张顺出列,恭敬答道:“回主公,正是。据探查,汾州仓囤积粮草尤多,守将乃史思明麾下一降将,名唤何千年,为人贪鄙,不得军心。其护运粮道,多依赖当地征发的民夫与少量骑兵巡逻。”

“很好。”杜丰眼中精光一闪,“我军长处,在于精锐,在于‘纸鸢’的情报,在于‘蜀江纸’带来的高效通信与柳娘子在后方保障的充沛物资。叛军长处,在于人多势众,骑兵众多。扬长击短,方为上策。”

他环视帐内诸将,沉声道:“我意,暂不与史思明主力寻求决战。以‘砺锋营’主力及陌刀都,依托鸡鸣隘等险要,采取守势,稳扎稳打,吸引叛军注意力。同时,派遣精锐小股部队,以‘纸鸢’为耳目,深入敌后,专司破坏其粮道,焚毁其粮仓!断其粮秣,叛军再众,亦如无根之木,不败自溃!”

此策一出,众将皆眼前一亮。苏瑾抚掌道:“主公此计大妙!攻其必救,以我之强,击敌之弱。既能大量杀伤叛军有生力量,又能极大缓解郭子仪元帅正面的压力,更可锻炼我军敌后作战之能。”

赵铁柱虽然渴望再次带领陌刀都正面冲阵,但也明白这是当前最稳妥有效的战略,瓮声瓮气地表示赞同。

杜丰当即下令:“张顺,着你从‘纸鸢’及‘砺锋营’中遴选善于长途奔袭、精通山地丛林作战的悍勇士卒,组建三支‘跳荡营’,每营五百人,配发双倍弩箭、火油、震天雷(杜丰利用现有技术改良的早期爆炸物,威力有限但声光效果惊人,主要用于扰敌和纵火)。由你统一调度,轮流出击,目标——叛军粮道与粮仓!首战,给我拿下汾州仓!”

“末将领命!”张顺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这是“纸鸢”首次被赋予如此重要的独立作战任务。

长安:连星之局

就在杜丰于北疆谋划断敌粮草之时,长安城内的凌素雪,也在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惊心动魄的博弈。

“连营”计划的风险,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杜丰那“准汝所请,慎之又慎”的批复,给了她放手一搏的底气与沉甸甸的责任。

经过周密计划和长时间耐心观察,凌素雪选定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光德坊情报站的那个固定信使,在一次宿醉后感染了风寒,虽不严重,但状态不佳。凌素雪当机立断,命一名精于模仿笔迹和口音的“察事司”好手,伪装成游方郎中“恰好”路过,用一剂加了料的“发汗药”,让那信使“顺利”地病倒在床,无法执行下一次传递任务。

情报站主管急于将一份关于唐军在河东方向疑似调动的“重要情报”送出,在暂时找不到合适替补的情况下,只得从站内另选了一名识字、会骑马但经验相对较浅的胥吏临时顶替。

而这,正是凌素雪等待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