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乃翁,大唐中兴了! > 第58章 金陵暗影,金风未动

第58章 金陵暗影,金风未动(1 / 2)

江南的春,来得比蜀中更早,也更缠绵。细雨如酥,浸润着金陵(今南京)的石板路,秦淮河上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靡靡,仿佛北方的血火烽烟与这里是两个全然无关的世界。然而,在这片繁华与柔媚之下,一股躁动不安的暗流,正随着永王李璘车驾的抵达而汹涌澎湃。

凌素雪与张顺等人,早已以不同身份,如同水滴汇入江河,悄然融入了这座六朝古都。凌素雪化身一位家道中落、投奔亲戚的寡居女子,赁住在靠近永王临时王府不远的一处清静院落,凭借一手不俗的刺绣技艺和清冷疏离的气质,很快便与周边几位官宦女眷有了浅淡的往来,得以听到一些高门内宅流传的、真伪难辨的消息。

张顺则凭借猎户出身的机敏和经历战火淬炼的沉稳,混入了永王新募亲军外围的辅兵营地,负责照料马匹。这个位置虽然低微,却便于观察王府车马进出、人员往来,更能从那些底层兵卒的牢骚和闲聊中,拼凑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他们通过柳家秘密保留的渠道,与留守江陵、深居简出的柳文渊取得了联系。柳文渊证实了永王东巡金陵的消息,并提供了永王麾下几位核心人物的画像与性格分析,其中重点提到了两个人:谋主李广琛,野心勃勃,极力主张永王割据东南,甚至暗中与河北史思明有所勾连;武将季广琛,勇猛有余而智略不足,对永王颇为忠心,是永王倚仗的爪牙。

“永王至金陵后,日夜宴饮,接见江南士绅,看似逍遥,实则其麾下军队正以‘巡防’为名,向丹阳、京口等要地移动。” 凌素雪在一条密报中用“蜀江纸”写道,字迹清秀却力透纸背,“据观察,其粮草辎重调动频繁,似有北上或西进之意。然其内部,李广琛与季广琛因争权及进军方略,已有龃龉。”

这份情报被加密后,通过伪装成贩卖蜀锦的商队,迅速送往成都。

……

成都,杜丰收到凌素雪的首批情报时,正在与苏瑾、柳明澜商议“蜀中兴业社”在蜀中各州县的推进情况。

“永王果然按捺不住了。” 杜丰将密报传给苏瑾,“其意图恐怕不只是割据江东,更有趁朝廷主力与史思明纠缠于北方,欲效仿安禄山,问鼎中原之心。内部不和,是我们的机会,但也是变数,狗急跳墙,反而可能促使他提前发动。”

苏瑾仔细看着情报,沉吟道:“公子,永王若动,首选目标,无非是西进荆襄,威胁巴蜀与灵武联系,或北上江淮,截断漕运,自立乾坤。无论哪种,皆为大患。凌姑娘提到其粮草调动,我们必须设法迟滞,甚至破坏!”

“如何破坏?我们的人在江南力量尚弱。” 柳明澜担忧道。

杜丰目光闪动,看向柳明澜:“明澜,‘兴业社’南下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首批人员已抵达金陵,正在柳家旧铺的掩护下,联络江南商贾。只是,永王势大,许多人家态度暧昧,不敢明确表态。” 柳明澜答道。

“无妨。” 杜丰嘴角勾起一丝冷意,“我们不需他们立刻表态。让‘兴业社’的人,在江南各地,尤其是永王控制的水陆码头、粮仓附近,大量收购粮食、草料、舟船!价格可以比市价略高,制造出一种‘有神秘势力在江南大肆囤积军需’的假象!”

苏瑾眼睛一亮:“公子此计大妙!此为‘打草惊蛇’与‘疑兵之计’结合!永王本就多疑,见有人在其眼皮底下抢购军资,必会疑神疑鬼,要么加强管控,引起民怨;要么放缓调动,先行内部清查,这便为我们争取了时间!而且,收购来的物资,将来亦可为我所用!”

“正是!” 杜丰点头,“同时,让凌素雪设法,将永王麾下李、季二将不和,以及永王可能暗中联络史思明的消息,‘不经意’地泄露给江南那些心向朝廷,或与永王有隙的士大夫。让他们从内部给永王施加压力,制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