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 第210章 武媚娘的 “固体香膏”

第210章 武媚娘的 “固体香膏”(1 / 2)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杰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实验室。晨露还挂在窗棂上,像一串串透明的珍珠,折射着初升的阳光。他走到木盒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掀开上面的棉布 —— 木盒里的混合物已经凝固成了固体,黑褐色的块状物表面光滑,像一块块被打磨过的黑曜石,用手指按上去硬硬的,还带着一丝弹性,不像皂角那样一捏就碎。

他找来一把小刀,沿着木盒的边缘轻轻撬动,将整块固体取了出来,然后切成巴掌大的小块,一股混合着芝麻香和草木灰特有的土腥味的味道散发出来,不算好闻,但也不刺鼻。

“来,试试。” 他拿起一块递给旁边正在擦拭仪器的赵文,指着墙角的水盆说,“用它洗洗手,你昨天修犁轴沾的油污正好试试效果。”

赵文半信半疑地接过,这东西看着不起眼,黑黢黢的像块烧焦的木头,他犹豫着放进水里,用手搓了搓。奇迹就在这一刻发生了 —— 原本光滑的皂块竟然冒出了细密的泡沫,像无数个细小的珍珠,带着一股清爽的感觉,比皂角的泡沫细腻多了。

赵文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手上的油污被泡沫包裹着,渐渐消失,他反复搓了几遍,然后用水冲净,发现自己手上昨天修车时沾的黑乎乎的机油,竟然被轻松洗了下来,连指甲缝里的污垢都不见了,洗完后手上还留着淡淡的芝麻香,皮肤也感觉滑溜溜的,不像用皂角洗完那样紧绷。

“神了!这东西比皂角好用多了!” 赵文兴奋地喊道,不停地搓着自己的手,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贝,“大人,这到底是啥啊?简直是神药!”

李杰也拿起一块试了试,泡沫丰富细腻,去污效果确实超出预期。虽然因为用了草木灰提炼的粗碱,颜色不太好看,还带着点涩味,但作为第一批试验品,已经相当成功了。他将这些皂块小心地放进铺着油纸的木盒里,心里琢磨着:该怎么改进配方呢?或许可以用更纯的碱,再加点蜂蜜保湿,颜色就能变浅,味道也能更柔和。

就在这时,改良坊的门被 “吱呀” 一声推开,香露坊的账房先生老周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他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像一蓬枯草,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布包的角都被捏得变了形。

“李大人,不好了…… 哦不,是有要事禀报。” 老周喘着气说,胸口剧烈起伏,像是刚跑完十里地,说话都带着颤音。

“周先生别急,先喝口茶喘口气。” 李杰给老周倒了杯凉茶,茶杯里还漂着两片新鲜的薄荷。

老周接过茶杯,一饮而尽,冰凉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让他稍微缓过神来,他抹了抹嘴说:“大人,媚娘娘娘的‘固体香膏’快成了,工匠们熬了三天三夜,试了二十多种香料,可…… 可那香膏就是去污力不强,洗不掉油污,昨天娘娘让丫鬟用它洗沾了油渍的帕子,结果帕子上还是黄黄的,娘娘为此发了好几回火,把新做的香膏都砸了,碎渣子溅得满地都是,吓得我们都不敢喘气。”

李杰心里一动,他早就猜到武媚娘的香膏缺的正是碱这关键一步。她用的是纯粹的油脂和香料,没有经过皂化反应,最多只能利用油脂的乳化作用带走一点表面污渍,遇到顽固的油污自然束手无策。这倒是个机会,既能帮她解决问题,又能试探一下她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看看这位心思深沉的娘娘,是否愿意在这方面与自己合作。

“我这里正好做了点东西,或许能帮上忙。” 李杰转身从实验室里取出一个小陶罐,罐子是用景德镇的白瓷做的,上面还描着简单的缠枝纹,里面装着他昨天特意留出的皂基,也就是还没完全凝固的香皂糊糊,“你把这个带回去,让媚娘娘娘加进香膏里试试,比例大概是十斤香膏加一斤这个,小火慢慢搅匀,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老周接过陶罐,小心翼翼地打开盖子,一股混合着油脂和碱味的气息飘了出来,他皱着眉头说:“大人,这东西闻着有点怪…… 跟我们坊里的香膏味道完全不一样,真能行吗?娘娘要是用了不满意,小的这把老骨头可经不起折腾啊。”

“你让娘娘试试就知道了。” 李杰笑了笑,语气笃定,“告诉娘娘,这东西叫皂基,是用芝麻籽油和草木灰做的,加一点进去,保管她的香膏去污力大增,到时候别说油渍帕子,就是铁匠手上的黑灰都能洗掉。”

老周将信将疑地拿着陶罐走了,临走时还回头看了李杰好几眼,脚步迟疑。李杰站在门口,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琢磨着:武媚娘冰雪聪明,又精通商道,应该能明白这皂基的价值。这既是示好,送她一份顺水人情,也是一种技术试探,看看她是否愿意放下后宫的身段,与自己这位司农寺官员在手工业上展开合作。

三日后,老周再次来到司农寺,这次他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像是中了头彩,进门就给李杰作揖,动作幅度之大,差点闪了腰:“李大人,您真是神了!真是神了啊!媚娘娘娘按您说的比例,往香膏里加了那皂基,小火熬了一个时辰,做出来的香膏简直神了!奴婢们用它洗手,手上的油污一下子就没了,连平时最难洗的胭脂渍都能洗得干干净净,娘娘特意让绣娘用沾了灯油的丝线刺绣,用这香膏一洗,丝线跟新的一样!”

他顿了顿,又激动地说:“娘娘让小的问问,这东西到底叫什么名字?她说这么神奇的物件,该有个配得上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