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作坊里的新课题(1 / 2)

司农寺的改良坊近来热闹得像正月里的庙会。自从贞观犁普及的消息随着秋收的粮车传遍大唐,每天天不亮,坊门外就排起了长队,有穿着官袍的州府官员,有扛着工具箱的民间工匠,还有些抱着画板的画师,想把这 “神犁” 的模样画下来带回去。院子里的青石板路被往来的脚步踩得油光锃亮,连墙角砖缝里的青苔都被磨得只剩薄薄一层,露出底下青灰色的砖面。

可就在这片喧嚣的角落里,靠近废料堆的地方,却透着一股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沉静。李杰背着手站在堆积如山的油渣前,眉头拧成了个疙瘩。这些油渣是芝麻榨油后剩下的残渣,黑乎乎的像一堆被踩烂的炭块,散发着淡淡的油腥味,风一吹,那味道就能飘出半条街去。

因为新犁推广后,关中的芝麻种植面积比往年扩大了两倍,渭水两岸的田埂上,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芝麻苗。榨油坊的生意也跟着红火起来,昼夜不停地运转,榨出的芝麻油装满了一个个陶瓮,而剩下的油渣也跟着堆积起来,如今已经堆成了近丈高的小山,几乎要堵住通往后院熔炉的路。

“大人,这些油渣再不清运,怕是要招虫子了。” 负责清扫的杂役王二捂着鼻子从旁边走过,他脚上的草鞋沾了不少油渣碎屑,每走一步都留下个黑脚印,“小的已经让人往上面撒了三回石灰,可这天气一热,那股味儿还是挡不住,昨儿个半夜,我瞅见几只老鼠在油渣堆上窜呢。”

李杰 “嗯” 了一声,弯腰捡起一块油渣。油渣质地疏松,捏在手里能感觉到细碎的芝麻壳颗粒,指尖还沾了些黏糊糊的油脂,蹭在衣摆上,留下一片深色的印记。他把油渣凑到鼻尖闻了闻,除了那股子油腥味,仔细分辨下,还能捕捉到一丝芝麻烘焙后的焦香。

“扔了可惜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被远处锻铁的 “叮叮” 声淹没,“芝麻能榨油,油能润滑新犁的铆钉,让犁梢转得比姑娘的绣花针还灵活,那这油渣…… 就不能变废为宝吗?”

这已经是他盯着油渣发呆的第三天了。自从贞观犁的普及工作步入正轨,各州府的验收文书像雪片似的飞到司农寺,他终于能喘口气,把精力转到了这些 “边角料” 上。在华夏国农科院时,他就跟着导师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课题,知道那些看似无用的秸秆、稻壳里藏着多大的价值 —— 秸秆能做青贮饲料,稻壳能通过热解产生燃气,就连玉米芯都能提炼木糖醇。可这芝麻油渣,除了少数农户拉回去掺在肥料里,似乎再无用处。

他绕着油渣山走了两圈,脚下的碎石子被踩得 “咯吱咯吱” 响,惊起几只在油渣里筑巢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进了工坊的屋檐下。阳光透过工坊顶上的破洞照进来,在油渣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无数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像是被阳光唤醒的精灵。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豫南农村,奶奶会把榨完油的花生饼敲碎了喂猪,猪吃了长得油光水滑。那这芝麻饼是不是也能做饲料?可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定了 —— 芝麻饼的含油量太高,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轻则拉稀,重则丧命,他可不能冒这个险。

“要是能从中再榨出点油来就好了。” 旁边的榨油匠张师傅凑过来说,他手里还拿着那把用了十年的榨油锤,锤头被磨得锃亮,能映出人影,“可惜这油渣里的油已经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跟芝麻壳缠在一起的,再榨就得把壳也碾碎,那油里带着股焦苦味,根本卖不出去,纯粹是亏本买卖。”

李杰点点头,他知道张师傅说的是实话。现代的浸出法能用有机溶剂从油渣里提取更多油脂,但那需要复杂的萃取设备和精馏塔,在连温度计都得靠工匠手感的大唐,根本实现不了。他踢了踢脚下的油渣,坚硬的芝麻壳硌得脚尖生疼,心里琢磨着:除了做肥料和饲料,这东西还有什么用途呢?

就在这时,眼前突然闪过一道熟悉的淡蓝色光幕,系统面板毫无征兆地弹出,像一块悬浮在空中的琉璃镜:【检测到宿主对农业废弃物再利用的探索,触发支线任务:生活用品革新。奖励:基础香皂配方。】

光幕上随即展开一张泛黄的纸,纸边缘带着烧焦的痕迹,像是从旧书里撕下来的,上面用毛笔字写着 “香皂配方” 四个大字,笔锋遒劲,然碱亦可)、香料(玫瑰、檀香等均可),旁边还有一行蝇头小楷:混合加热搅拌,待凝固后即得固体皂,可去污留香,功倍于皂角。

“油脂 + 碱 + 香料……” 李杰盯着配方,眼睛越睁越大,瞳孔里像是落进了两颗星辰,心跳也跟着 “咚咚” 加速,震得耳膜发响。他怎么就忘了!芝麻籽油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的优质植物油脂,而草木灰里的天然碱,正是皂化反应的关键原料!这油渣虽然榨不出多少油,但作坊里有的是刚榨出来的新鲜芝麻籽油啊!

他猛地转身,快步走向实验室,青色的官袍下摆扫过地上的油渣,带起一阵细微的黑灰,留下一脸疑惑的张师傅愣在原地,挠着后脑勺嘀咕:“李大人这是咋了?难不成这油渣里藏着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