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百犁同耕的计划(2 / 2)

李世民盯着简图看了半晌,突然笑出声,眼角的皱纹都挤成了花:“你这脑子,倒真能琢磨。李德全,给李大人备些上好的狼毫和澄心堂纸,让他把这些改良之处都画出来,朕要编入农书,下发到各州各县去!”

消息传到长安街市时,西市的早市正热闹得像开了锅。卖胡饼的王老汉拿着铁铲的手猛地一顿,饼铛里的芝麻溅得满地都是,有几粒还蹦到了旁边卖菜的摊子上:“真要比试?那新犁能比过老犁?我可是用了一辈子旧犁,就没见过能让牛少使劲的物件!”

旁边卖菜的张大娘用蓝布围裙擦着手,围裙上还沾着菠菜汁,她接过话茬:“前几日我那三侄子还说呢,用新犁耕他家那二亩坡地,一天就干完了,换作旧犁得磨蹭两天 —— 就是贵了些,五贯钱能买半车粟米了。”

“贵有贵的道理,要是真能多打粮食,贵点怕啥?” 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扛着锄头路过,锄头上还挂着没抖净的泥土,他瓮声瓮气地插了句,“我家那二亩地在塬上,石头比土多,用旧犁得先雇人捡石头,光工钱就两贯。要是新犁能直接把石头挑出来,五贯钱我也认!”

议论声像潮水般蔓延开来,从西市的胡饼摊到东市的绸缎铺,从坊门的守卫到巷尾的算命先生,三句话不离犁具比试。有铁匠铺的伙计趁掌柜不注意,溜到改良坊外扒着墙缝看新犁,被周猛逮住了还不肯走,一个劲地问:“李大人的犁真能一牛拉动?是不是用了什么法术?”

户部尚书听说要组织官员去围观,气得把算盘摔在地上,算珠滚得满地都是,有颗正好弹到他的朝靴上:“胡闹!春耕在即,哪有功夫去看这些奇技淫巧?有这功夫不如多算算今年的税粮!” 可当他看到吏部传来的名单上,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名字都赫然在列时,又悻悻地命人备车,嘴里嘟囔着 “去看看也好,省得那李杰总说老夫顽固不化”。

三日内,渭水之畔的田地热闹得像过年。京兆尹派来的差役在田埂上插满了彩旗,红的、黄的、蓝的,被风扯得猎猎作响,有面黄旗的边角被树枝刮破了,还特意让人缝补了三道才重新挂上。周边村落的百姓扛着板凳、揣着干粮,天不亮就来占位置,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攥着刚买的糖人,甜腻的香气飘出老远。

商户们也推着车赶来凑热闹,卖茶水的张婆支起了蓝布棚,粗瓷碗在木箱上摆得整整齐齐;卖胡饼的王老汉把饼铛都搬来了,芝麻香混着麦香在田里弥漫;还有说书先生支起了白布幡,正唾沫横飞地讲着 “李大人夜梦神犁” 的故事,听得孩童们眼睛瞪得溜圆。

李杰带着农技队的工匠们仔细检查着五具新犁,周铁蛋蹲在地上,用棉布蘸着菜籽油,把犁轴擦得锃亮,连轴承里的缝隙都没放过:“大人您看,这轴我加了牛油,保准比旧犁滑溜十倍!”

“不光要滑溜,还得稳。” 李杰亲手拧了拧犁梢的螺丝,那螺丝是他特意设计的方形螺帽,比圆形的更不容易打滑,“记住,比试时不要急着求快,要让大家看清楚新犁是如何碎土、如何转弯的。尤其是碰到石头时,千万别硬闯,按咱们教的法子,让犁尖顺着石头侧面滑过去。”

掌犁的农户们都是从关中各县选来的好手,其中赵老栓老汉已经用新犁半个月了,他摩挲着光滑的犁柄,那木头被手心的汗浸得发亮,像裹了层蜡:“李大人放心,俺们保证把新犁的好处都露出来。上次俺用新犁耕完地,邻居家的二小子蹲在地头看了一下午,说这犁比他爹都懂土性。”

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烟尘滚滚中,明黄色的仪仗像条游龙般缓缓驶来,龙旗在风里舒展,流苏垂落的金珠闪着光。李杰整理了一下衣襟,棉布的褶皱里还沾着铁屑,他知道这场关乎贞观犁命运的比试,马上就要开始了 —— 这不仅是两种犁具的较量,更是新旧农耕时代的碰撞。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