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流民” 的聚集(2 / 2)

为首的高大汉子不敢违抗,慢慢地抬起头,脸上的锅底灰都被汗水冲得花里胡哨,露出了原本的肤色。御史中丞盯着他看了半天,突然说道:“我怎么看着你有点眼熟?你不是城南张记犁行的伙计吗?上个月张万贯还带着你去我府上送过礼,怎么成了失业的铁匠了?”

那汉子一听,顿时面如死灰,像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噗通” 一声跪在地上,连连磕头,额头撞在青石板上,发出 “咚咚” 的响声,很快就磕出了血。“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是被张掌柜逼的,他说给我钱,让我来这里哭,小的再也不敢了!”

真相大白,周围的百姓们顿时哗然,像炸开了锅。

“原来是张记犁行搞的鬼!我说怎么听着不对劲呢!”

“太不像话了,为了自己的生意,竟然想出这种招数来抹黑新犁!”

“难怪说新犁不好,原来是他们在背后搞鬼!我就说李大人不是那种人!”

御史中丞的脸色铁青,像一块烧红的烙铁被泼了冷水,他冷哼一声:“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在宫门前演戏,欺骗朝廷,煽动民心!来人,把这些人都给我抓起来,带回御史台严加审问,看看是谁在背后指使!”

士兵们立刻上前,拿出绳索,将那些汉子一个个捆了起来。汉子们哀嚎着,挣扎着,可根本无济于事,只能被像拖死狗一样拖走。

张万贯的管家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赶紧低下头,顺着人群的缝隙,一溜烟地跑了,他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张万贯,晚了怕是就来不及了。

宫门前的闹剧很快就平息了,可这件事却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甚至连皇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在议论。人们这才明白,之前关于贞观犁的那些谣言,很可能也是这些旧犁商搞出来的鬼把戏。一时间,大家对贞观犁的怀疑少了了许多,反而对张万贯等人的卑劣行径感到不齿。

改良坊内,李杰正蹲在铁匠炉旁,看着赵铁匠捶打犁铧。通红的铁坯在铁锤下逐渐成形,火星溅在他的布鞋上,他却浑然不觉。赵铁匠擦了把汗,忧心忡忡地说:\"大人,外面的谣言越来越难听,今早还有农户来退订,说宁可多花力气,也不敢用这 ' 妖犁 '。\"

李杰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铁屑。晨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脸上,映出几分坦然:\"真金不怕火炼。咱们把犁打好,让用的人说好,比任何辩解都管用。\" 他指着墙角堆放的贞观犁,\"你看这些,明天让伙计们拉到渭河边的田里,当众耕地给百姓看。\"

话音刚落,周员外郎匆匆闯进来,手里捏着张纸条:\"大人,宫门前的事您听说了?张万贯雇人装流民哭闹,被御史中丞抓了个正着,连带着那绸缎靴的糗事都传开了!\"

赵铁匠闻言一怔,随即拍着大腿笑起来:\"活该!这老狐狸也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杰接过纸条,上面是司农寺同僚传来的消息,字迹潦草却透着兴奋。他折起纸条塞进袖袋,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民心如秤,孰轻孰重,百姓自有判断。\"

傍晚的长安西市,几个孩童围着货郎的摊子打闹,嘴里唱着新编的童谣:\"张万贯,心眼偏,穿绸缎靴装叫花子,骗了钱来害良善...\" 货郎听得直乐,用拨浪鼓敲了敲摊子:\"再唱一遍,给你们糖吃!\"

茶馆里的气氛也变了。王二麻子刚想开口说贞观犁的坏话,就被茶客们轰了下去:\"别在这儿胡说八道!张万贯都被抓了,你还替他造谣!\" 有人把铜钱摔在桌上:\"换个正经书目!再敢胡吣,砸了你的场子!\" 王二麻子灰溜溜地收拾起醒木,连工钱都没敢要就跑了。

洛阳城的聚贤茶馆里,周老汉正蹲在门口抽旱烟。上午那个劝他买旧犁的中年汉子匆匆跑来,手里攥着张传单:\"周老哥,快看!长安传来的消息,张万贯雇人装流民,还编瞎话抹黑新犁,被官府拿问了!\"

周老汉猛地坐直身子,烟杆从嘴里滑出来:\"真的?\"

\"千真万确!\" 汉子把传单递给他,\"你看这上面写的,司农寺说这两天就派官差带着新犁来洛阳演示,让大伙亲眼瞧瞧新犁到底好不好。\"

周老汉看着传单上的字迹,又摸了摸怀里揣着的钱袋,突然一拍大腿:\"走,去铁铺!咱不买旧犁了,等新犁来!\"

夜幕降临时,长安的天空飘起细雨,洗去了白日的喧嚣。改良坊的灯还亮着,李杰正在灯下翻看各地送来的报喜文书 —— 华州的农户用贞观犁耕完了百亩荒地,同州的里正说新犁比旧犁省了三成牛力。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 \"推广无碍\" 四个字,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在为这即将到来的丰收伴奏。

宫墙内,李世民拿着御史中丞的奏折,眉头渐渐舒展。奏折里详细写了张万贯如何勾结商户、散布谣言、雇人闹事,还附了从那些 \"流民\" 身上搜出的契约。他把奏折往案上一拍,对身边的太监说:\"传朕旨意,将张万贯及其党羽移交大理寺,从严查办!另外,让司农寺加派官差,务必让各州百姓都用上贞观犁。\"

太监躬身应诺,转身时瞥见御案上的朱批 ——\"民为邦本,农为邦基,利器当推广,奸佞必严惩\"。墨迹未干,却已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雨还在下,长安城的街道上,几个巡夜的武侯打着灯笼走过,灯笼上的 \"贞观\" 二字在雨幕中忽明忽暗。远处的农田里,湿润的泥土散发着清香,仿佛在静静等待着新犁的到来。一场由谣言掀起的风波,终究没能挡住时代前进的脚步,贞观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