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湿度计的妙用(2 / 2)

乌云在棚顶上盘旋了半个时辰,最终只洒了几滴冷雨,就被风吹散了。棚里的湿度计指针在 “58%” 处稳住,小王的麻纸本上又多了一行字:“未时三刻,湿度 62%→58%,新增石灰罐四个,四面纱帐全开。” 他揉着发酸的手腕,看着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突然觉得这些数字像串护身符,守护着这些娇嫩的幼苗。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三天。每天天不亮,李杰就踩着露水检查湿度计的指针;午时顶着烈日调整纱帐的开合;深夜披着棉袍坐在木架旁,听着蚕丝在湿度变化中伸缩的细微声响,像在听幼苗的呼吸。狱卒们也渐渐摸到了门道,小王能根据指针的偏移速度,精准判断该掀开多少纱帐;老张撒草木灰的量,总能让沙面既干爽又不板结;连最粗心的老周,都学会了用竹片测量沙层湿度,误差不超过半寸。

第三天傍晚,夕阳把纱帐棚染成了温暖的橘色。李杰正用软毛刷清理幼苗上的浮尘,突然停住了手 —— 最壮的那株幼苗顶端,冒出个针尖大的绿点,像颗藏在翡翠里的珍珠。“新叶!” 他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连忙俯身细看,二十九株幼苗,株株都抽出了新叶的芽尖,嫩绿里泛着鹅黄,像一群刚出生的小鸟,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长新叶了! 大人,您快看!” 小王的喊声惊飞了棚外槐树上的麻雀,他扑到木架前,鼻尖差点撞到育苗盘,眼睛瞪得像铜铃,“比子叶亮堂! 这是要活了?”

李杰的指尖轻轻拂过新叶芽,触感像天鹅绒般柔软,带着生命的温热。他抬头看向湿度计,指针稳稳地指在 “55%”,三天的记录里,湿度始终在 50%-60% 之间徘徊,没有一次超标。系统面板突然弹出刺眼的绿光:【应对猝倒病成功,幼苗存活率提升至 85%】,紧接着,一行新的文字跳了出来:【奖励:驱虫草木膏配方】。

配方在眼前展开,苦楝叶、艾草、薄荷的配比清晰明了,旁边还标注着详细的制作方法:“苦楝叶三斤、艾草二斤、薄荷一斤,捣烂取汁,加猪油五斤,文火熬制一个时辰,冷却后呈膏状,涂于茎基部可防蚜虫、红蜘蛛。” 李杰的眼睛瞬间亮了 —— 蚜虫是胡椒幼苗的致命天敌,尤其在春夏之交,一旦爆发,能在一夜之间啃光所有新叶,这配方来得正是时候!

“张大哥,明天天一亮就去采苦楝叶和艾草,要新鲜的,带着露水的最好!” 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手指在配方上轻轻点着,“让小王去西市买十斤猪油,要板油,熬出来的膏才醇厚,附着力强。”

老张正用布擦拭湿度计的铜壳,闻言直起腰,胡子上沾着的草木灰簌簌落下:“大人,这树叶混猪油,是要做啥稀罕物? 闻着味儿能驱虫?” 他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用硫磺驱虫,从没听说过树叶加猪油能有这功效。

“比硫磺管用十倍,还不伤苗。” 李杰望着新叶芽在暮色里慢慢舒展,心里已经开始盘算 —— 先用草木膏防住蚜虫,等幼苗长到半尺高,就移栽到试验田,那时正好用上发酵好的粪肥,配上贞观犁深耕的土地,定能让胡椒苗长得根深叶茂。他的目光越过禁苑的宫墙,望向远处的东宫,那里的琉璃瓦在暮色中闪着冷光,像块拒绝温暖的寒冰。

小王把记满的麻纸本小心地收进怀里,这本子现在比他的佩刀还金贵。棚里的油灯亮了,昏黄的光线下,湿度计的指针依旧稳稳地停在 “55%”,像个忠诚的哨兵,守护着这些来之不易的新绿。

夜风穿过纱帐,吹动着新叶芽轻轻摇晃,草木灰和艾草的清香在棚里弥漫。李杰知道,与猝倒病的拉锯战打赢了第一回合,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 蚜虫、红蜘蛛、甚至可能再来的真菌感染,还有东宫那双始终盯着这里的眼睛。他摸出系统奖励的配方,指尖在 “薄荷” 二字上轻轻点过,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

木架上层的二十九株幼苗,在湿度计的守护下,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新叶芽每天都能伸长半分,子叶则渐渐褪去稚嫩的黄,染上沉稳的绿。它们不知道,自己不仅是胡椒的希望,更是一个穿越者在大唐立足的基石,而那只静静悬挂的湿度计,记录的不仅是湿度的变化,更是一段即将改写历史的征程,每一个刻度,都刻着不屈的决心。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