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铸剑为犁,静待风雷(2 / 2)

一场看似即将推向高潮的北伐,就这样被姜小伍按下了暂停键。蜀汉从进攻姿态,转入了全面的内部整合与消化。

数月后,北伐前线,一处被收复的叛军营地。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只有朗朗的读书声和整齐的操练声。姜小伍将荆州来的老兵、益州的新兵、甘宁带来的江东子弟、张辽和于禁麾下的曹魏降兵,全部打散,重新混编成一个个新的营队。

营队的操练官,有张飞的勇猛,有魏延的果敢,也有张辽的沉稳和甘宁的锐气。每天清晨,姜小伍都会亲自给这些士兵训话。

他从不提“荆州人”、“益州人”或“降兵”,他只有一个称呼——“大汉的将士”。

“你们过去或许属于不同的主公,但从此刻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为光复汉室而战的战士!”他的声音回荡在操场上,“你们的战友,左边是曾经与你厮杀的敌人,右边是与你素不相识的同乡。但从今天起,你们的性命要交给彼此,你们的背后,是你们的兄弟!”

他设立了“同袍功”,凡是在训练和任务中互相救助、配合默契的,全队皆有重赏。他又让张辽和甘宁这两位曾经的对手,共同指挥一支混编部队,让他们在磨合中,将昔日的敌意,化为今日的默契。

起初,营中充满了摩擦与冲突。荆州兵瞧不起益州兵的“土气”,益州兵不服荆州兵的“骄横”,而那些降兵,更是处处被排挤。

但姜小伍用铁腕和耐心,一点点消融着这些坚冰。他亲自处理纠纷,赏罚分明,不偏袒任何一方。他让张飞这个“粗人”去和降兵们一起喝酒,用最直接的方式建立情谊;他让甘宁这个“江贼”去教导水战技巧,用实力赢得尊重。

渐渐地,营地里的氛围变了。士兵们开始用“袍泽”代替了过去的称呼,不同口音的号子,汇聚成了同一个声音。一支全新的、只听命于姜小伍和刘备的军队,正在悄然成型。

而在荆州,张松的到来,也起到了奇效。他为人低调,做事滴水不漏,将荆州的后勤、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关羽可以专心军事,再无后顾之忧。关羽虽依旧高傲,但对这个其貌不扬的长史,也渐渐多了几分敬重。

成都,诸葛亮看着各地送来的文书,国库日渐充盈,新兵一批批开赴前线,他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着姜小伍的规划,心中不禁感叹:此子之才,不在谋略,而在治国。他懂得,最强大的军队,不是靠战功堆砌,而是靠人心凝聚。

天下,进入了一段罕见的平静时期。曹操在许昌积蓄力量,不敢妄动;孙权在建业年年进贡,姿态谦卑。

而蜀汉,在姜小伍的规划下,正像一柄被重新淬火、精心打磨的神兵,静静地等待着,那石破天惊、划破长空的一刻。风雷未起,但所有人都已能感受到,那股足以颠覆天下的力量,正在巴蜀之地,悄然凝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