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铸剑为犁,静待风雷(1 / 2)

樊城大捷的喜悦,如同醇酒,让整个蜀汉都沉浸在微醺之中。刘备在荆州大宴三日,封赏功臣,军心民心,空前高涨。然而,在这片欢腾的海洋里,姜小伍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冷静。

他深知,此时的蜀汉,看似强大,实则暗藏隐忧。连年征战,国力消耗巨大;新得的雍凉之地,人心未附,叛乱时有发生;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军队的构成。

荆州派、益州派、新降的东吴派、曹魏派……这些来自不同阵营的将士,虽然暂时同在一个旗帜下,但彼此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如同一根根看不见的引线,随时可能被点燃,引发一场内爆。

在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上,当众人还在讨论是否该一鼓作气,直取许昌时,姜小伍站了出来。

“主公,不可。”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帐瞬间安静下来。

“为何不可?”关羽第一个表示不满,他正欲乘胜追击,一统中原。

姜小伍躬身道:“关将军,我军虽胜,但已是强弩之末。北伐前线,法正军师虽取雍凉半壁,但羌氐部落反复,各地叛乱频发,急需安抚。我军主力久战,士卒疲惫,粮草转运,已是极限。此时再战,乃兵家大忌。”

他转向刘备,语气愈发恳切:“主公,霸业非一朝一夕可成。当务之急,不是进攻,而是消化。请主公返回成都,坐镇中央,以天子之威,行休养生息之政,安抚益州,稳固国本。此为‘固本’。”

“那荆州之事,又当如何?”刘备问道。

“荆州乃天下之要,必须由最可靠的人镇守。”姜小伍看向关羽,“关将军威震华夏,无人能及。但将军性烈,需有沉稳之士辅佐。臣推荐,命张松先生前往荆州,为长史,总揽政务,为将军分忧。”

张松,这位当初献图西川的功臣,因其貌不扬,一直未被重用,只在成都担任闲职。姜小伍此举,既是用人,也是平衡。

“那我呢?”张飞在一旁嚷道,“俺老张闲不住!”

“三将军,”姜小伍微笑道,“你与魏延将军,便随我一同返回北伐前线。我等不攻城,只安民。收拢流散,剿灭叛匪,将新得的土地,真正变成我大汉的疆土。此为‘清源’。”

最后,他看向诸葛亮:“军师(诸葛亮)连年劳顿,亦当在成都休养,并负责训练新兵,整顿吏治,为我大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与粮草。此为‘造血’。”

一番话,条理清晰,将“固本”、“清源”、“造血”三个核心任务安排得明明白白。刘备听完,心中的豪情渐渐被理智取代,他抚掌大赞:“小伍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便依你所言!”

他当即下令,自己班师回川,命张松即刻前往荆州辅佐关羽,命张飞、魏延随姜小伍北上,诸葛亮则留守成都,总揽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