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越三国之扶持汉献帝一统天下 > 第112章 《将星传承:武侯兵法归圣王》

第112章 《将星传承:武侯兵法归圣王》(2 / 2)

姜小伍俯身看去,井水清澈,倒映着星空。

“武侯留下的兵法,分为三部分。”老道人缓缓说道,“第一部分,是‘阵’,在鱼腹浦的八阵图之中。你需独自入阵,破阵而出,方能领悟‘势’。”

姜小伍来到鱼腹浦,只见江边一片平地,布满了奇形怪状的石堆。他踏入阵中的瞬间,风云变色,四周景象顿改。他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之中,杀气四伏。他试图用现代战术的逻辑去破解,却处处碰壁,数次陷入绝境。

在阵中困了三天三夜,精疲力竭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诸葛亮的话——“兵法是刻在天地间的理”。他放弃了计算,开始感受风的流向,观察地势的起伏,聆听水声的变化。他明白了,八阵图并非死物,而是模拟天地运行、四时变化的活物。

当他顺着“生门”走出八阵图时,只见一轮红日正从江面升起。他豁然开朗,对“势”的理解,已臻化境。

“第二部分,是‘心’,在汉中的定军山。”老道人继续指引。

姜小伍来到定军山,这里是夏侯渊被斩之处,也是诸葛亮北伐的必经之地。他没有去寻找任何兵书,而是在山间结庐而居,每日与当地的老农、猎户交谈,听他们讲述山川的每一处细节,雨雪的每一次变化。

他明白了,为何诸葛亮能在此地与司马懿对峙,因为他早已将这片土地的脉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兵法,不仅是排兵布阵,更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极致运用。在这里,他找到了“将心”,那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从容与沉稳。

“第三部分,是‘法’,在武侯祠的这口井中。”老道人最后说道。

姜小伍回到成都,再次来到古井旁。这一次,他带着从八阵图和定军山领悟的“势”与“心”,向井中望去。井水倒映的星空,在他眼中变成了一幅巨大的星图,星辰的运转,正对应着沙盘上的军队调动。

他瞬间明白了。这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兵法!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与天地共鸣的指挥系统!

就在此时,老道人递上一个沉重的紫檀木盒。“这是武侯亲手抄录的《兵法二十四篇》,是他一生心血的总结。但他说,只有当看懂了井中星图的人,才有资格打开它。”

姜小伍打开木盒,里面并非竹简,而是一张张精密的图纸和笔记。上面记录的,是如何利用风向传递信息、如何根据潮汐调动水军、如何通过星辰变化判断敌军动向……这些,正是姜小伍的现代知识与诸葛亮的古代智慧最完美的结合点!

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将这套“武侯兵法”彻底消化。他的指挥风格发生了质变。他不再仅仅依赖技术优势,而是将技术与兵法哲理融为一体,他的每一次用兵,都如行云流水,既有雷霆万钧之势,又有润物无声之妙。

一年后,南中蛮族再次叛乱。姜小伍主动请缨,他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神机营”的火力压制,而是运用“七擒孟获”的攻心之策,结合自己对地理和气候的精准预测,兵不血刃地平定了叛乱,让南中各族真心归附。

当他凯旋回到洛阳时,整个朝堂都为之震动。人们发现,姜小伍不再是那个仅仅依靠“奇技淫巧”的将军,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大师风范,仿佛诸葛亮重生。

刘备在宫中为他设宴,看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的四弟,感慨万千:“四弟,你现在,才是真正的大汉军神。”

姜小伍举起酒杯,遥望南方,轻声说道:“不,大哥。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从今往后,我手中的剑,不仅有未来的锋芒,更有历史的厚重。这,才是武侯兵法真正的传承。”

月光下,他的身影与当年五丈原的那个身影,渐渐重叠。将星的火种,并未熄灭,而是在一个更强大的灵魂中,燃烧得更加璀璨,照亮了整个大汉王朝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