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汉重建,洛阳宫中的庆贺之声犹在耳畔,但姜小伍的心却从未真正平静。他站在洛阳的观星台上,夜风拂过他不再年轻的脸庞。他赢得了天下,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他缺的,是真正融入这个时代的“魂”。
他的胜利,源于超越时代的知识,如同一个作弊的玩家。他懂物理,懂化学,懂经济,但他不懂这个时代的“兵法”。他可以造出连弩,却无法体会诸葛亮的“八阵图”中蕴含的天地至理;他可以计算出最优的行军路线,却无法理解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哲学精髓。
这份隔阂,让他感到一种深刻的孤独。
这夜,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又回到了五丈原,那个秋风萧瑟的夜晚。他看到了那个羽扇纶巾的身影,不是病榻上的孱弱,而是正坐在中军帐里,对着一张地图,眉头紧锁。
“四弟。”诸葛亮没有回头,却仿佛知道他的到来,“你来了。”
“军师。”姜小伍恭敬地行礼。
“你赢了,你完成了我和先帝未竟的事业。”诸葛亮转过身,眼中没有遗憾,只有欣慰,“但我看得出,你并不快乐。你的胜利,像一座空中楼阁,华丽,却无根。”
姜小伍心中一震,沉默不语。
“你的知识,是‘术’,是利器。但这个时代的战争,是‘道’,是人心,是气运。”诸葛亮站起身,将手中的羽扇递给他,“你缺的,不是更强的武器,而是能驾驭这些武器的‘将心’。”
“军师,我该如何找到它?”
诸葛亮微微一笑,指向帐外:“去成都,去武侯祠。我留下了一些东西,或许能帮到你。记住,兵法不是写在纸上的字,而是刻在天地间的理。”
梦醒时分,姜小伍手心竟握着一根洁白的羽毛。他不再犹豫,立刻启程,星夜兼程,赶往成都。
成都的武侯祠,香火鼎盛。姜小伍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走进了后院的祠堂。他点燃三炷香,对着诸葛亮的塑像深深一拜。
“军师,我来了。”
他在祠堂中静坐了一天一夜,试图寻找诸葛亮留下的线索,却一无所获。正当他心灰意冷之际,一个看守祠堂的老道人走了过来。
“将军可是来寻武侯的‘道’?”老道人问道。
姜小伍一愣:“您是?”
“贫道乃武侯旧部,奉命在此守候一个‘有缘人’。”老道人微微一笑,带着姜小伍来到祠堂后院的一口古井旁。“武侯说,真正的兵法,不在庙堂之高,而在山水之间。这口井,连接着锦江,也连接着他布下的‘八阵图’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