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来自朱元璋的心愿。(1 / 2)

一个关于姜小伍穿越明朝,辅佐太子朱标,并与朱元璋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

---

### **杏林春暖,大明新篇**

姜小伍醒来时,头痛欲裂,鼻尖萦绕着一股浓重而陌生的檀香味。他记得自己明明是在医院的值班室里,连续一台三十六小时的心脏搭桥手术后,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作为一名现代顶尖的心脑血管外科医生,他从未想过“睁眼换世界”这种离奇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躺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卧房里,身上盖着锦被,一个穿着明代服饰的小丫鬟正端着药碗,小声啜泣。

“太子殿下,您终于醒了……”

太子?姜小伍心中一咯噔,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修长但苍白无力,随即摸了摸自己的脸,触感陌生。他挣扎着起身,踉跄到一面铜镜前,镜中映出一张清秀但病态苍白的青年面容,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郁气。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现在是大明洪武朝的皇太子——朱标。而原主,正是在一场风寒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一命呜呼,才让姜小伍的灵魂占据了这具身体。

“殿下,太医院的院使们都在外面候着呢。”丫鬟提醒道。

姜小伍,或者说现在的朱标,深吸一口气。他了解历史,知道朱标是朱元璋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奠基人,可惜英年早逝,他的死直接导致了后来朱棣的靖难之役。如果自己能治好这具身体,不仅能活命,或许还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让他们都进来吧。”

太医院的御医们鱼贯而入,为首的老御医跪地请安后,小心翼翼地探了探朱标的脉,眉头紧锁,嘴里念叨着“殿下元气大伤,风寒入体,当以温补为主……”

姜小伍听着他们用“阴阳五行”、“气血虚浮”的理论分析,内心却是一个现代医生的冷静诊断。根据原主的记忆和这具身体的感受,他判断这绝非简单的风寒。长期的精神压力、营养不均、缺乏锻炼,加上这次急性感染,诱发了潜在的心脏疾病和严重的免疫系统问题。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个无解的绝症。

“本宫知道了,”朱标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开的方子,先放着吧。本宫想自己静养几天。”

御医们面面相觑,不敢多言,只得退下。

接下来的几天,朱标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以“静养”为名,谢绝一切探视,包括他的父亲——洪武大帝朱元璋。他让贴身太监悄悄准备了炭盆、烈酒、干净的布巾和几把锋利的小刀。夜深人静时,他屏退左右,用烈酒和火焰为简陋的“手术刀”消毒,对着铜镜,在自己手臂上划开一道小口,观察血液的凝固速度和颜色。

他又根据记忆中宫廷菜谱的油腻和御医们“温补”的药材,推断出这具身体长期处于高血脂、高血糖的亚健康状态。他开始给自己制定“康复计划”:清淡饮食,要求御膳房多蒸煮、少油炸;在寝宫内进行适度的散步和呼吸训练;最重要的是,他利用太医院有限的药材,配伍出一些能够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的方子——这些方子看似平平无奇,却蕴含着现代药理学的知识。

半个月后,当朱元璋再次来看望儿子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面色蜡黄、气息奄奄的朱标,虽然依旧清瘦,但脸上已经有了血色,眼神清亮,说话中气十足。

“标儿,你……你好了?”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位杀伐果断的皇帝,在唯一的继承人面前,永远只是一个忧心忡忡的父亲。

“托父皇洪福,儿臣已无大碍。”朱标躬身行礼,姿态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