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旧金山一处租住公寓的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霓虹初上。自由的味道,混杂着汽车尾气和都市的喧嚣,扑面而来。
虽然暂时摆脱了身份的枷锁,但他内心却并未真正平静。
他再也不想做别人的棋子,他要做棋手。不是在政治的棋盘上,而是在经济的疆场里。
虽然早前借着日本人的手搜刮并存到瑞士银行里的财富足以让他挥霍几辈子,但坐吃山空不是他的风格,而且无所事事却能生活奢靡,更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他需要一个新的身份,一个合法的、能融入美国社会、甚至能为他提供一定保护和影响力的身份,最好还能利用到他现有的资源和“经验”——这是他生存的优势不能轻易放弃。
在异国他乡,孤寂的心灵中,创业之火开始燃起。
他突然有了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的冲动。
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保全自身,积累力量,以待归期。他内心深处,那片东方的土地,始终是他无法割舍的根。只是归期何在?他不知道,但他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为此,他分析着世界战后的格局:
欧洲重建接近尾声,马歇尔计划的红利正在消化。东亚暂时被铁幕和停战线冻结。下一波巨大的发展浪潮在哪里?全球贸易!随着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物资和信息的流动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
他分析着自己的优势:
他熟悉东亚的人情世故——至少在高层和灰色地带,了解那边的运作模式;拥有雄厚启动资金;甚至通过这几年的“顾问”生涯,间接了解了许多美国军方和情报部门对全球航运、关键航道、战略物资的看法和潜在需求。这些信息,在商业世界里,同样是宝贵的“情报”。
从国家机器的棋子,转型为成功的商人。这个跨度很大,但对他而言,并非不可能。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雷达,扫过世界地图,最终锁定在两个紧密关联、充满机遇与荆棘的行业上——大宗贸易与远洋航运。
这是世界的血管,连接着原料产地、制造中心和消费市场。控制了物流,就在某种程度上扼住了经济发展的脉搏。
这里没有前线刺刀的闪光,却有资本市场无声的搏杀;没有硝烟,但竞争同样残酷。
风险?当然有。但他何曾惧怕过风险?在梅机关是走钢丝,在这里,不过是换了一种走法。
他走到书桌前,摊开一张巨大的世界海运航线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新加坡、鹿特丹、苏伊士、巴拿马……这些名字在他眼中,不再是地理概念,而是未来的枢纽和战场。
窗外,旧金山的夜生活刚刚开始,霓虹闪烁,勾勒出资本主义的繁华轮廓。
陈晓的嘴角,慢慢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新的征程,开始了。
只是,这片看似自由的商业沃土,真的会欢迎他这条来自东方的“过江龙”吗?
那些盘踞已久的航运巨头,会如何对待他这个手持巨额资本、眼光毒辣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