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给您介绍,这是我的得力助手,陈晓,陈经理。年轻人,脑子活,日语也好,很多生意上的事都靠他帮忙。”王百诚连忙介绍,语气带着炫耀。
陈晓再次躬身,用流利而恭敬的日语说道:“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在下陈晓,久仰小林先生大名。”
小林弘树眉毛微微挑了一下,似乎对陈晓的日语水平有些意外。他拿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看似随意地问道:“陈先生日语很好,在哪里学的?”
“在南京的大学里学过几年,后来一直有机会和日本朋友交流,勉强能进行日常对话。”陈晓回答得谦虚得体,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勤奋好学的青年。
“哦?大学?”小林弘树似乎来了点兴趣,“看来王会长手下,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王百诚听得心花怒放,连连摆手:“哪里哪里,是小林先生您抬爱!陈晓,快,给小林先生倒酒!”
接下来的饭局,基本成了王百诚一个人的表演。他极力吹捧小林弘树,汇报着“合作”项目的进展(自然是经过美化的),表着忠心。小林弘树大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问一两个关键问题,一针见血,显示出他对情况的了如指掌。
陈晓恪守着“少说话,多倒酒”的原则,安静地充当背景板,但耳朵却竖得像天线,捕捉着每一句对话,分析着小林弘树的性格和关注点。他发现这个小林极其冷静、理性,对细节把握精准,而且似乎对纯粹的表忠心并不感冒,更看重实际利益和可控性。
酒过三巡,王百诚喝得有点高了,话也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吹嘘自己将来如何为“皇军”效力,如何扩大生意版图。
小林弘树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他放下酒杯,目光再次转向一直保持沉默的陈晓。
“陈先生,”他忽然开口,打断了王百诚的喋喋不休,“你觉得,在上海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机锋。是在考验他的见识?还是试探他的立场?
王百诚也停下来,紧张地看着陈晓。
陈晓放下酒壶,微微沉吟,然后恭敬地回答:“回小林先生,在下浅见,认为当下在上海做生意,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要准确把握时局脉搏,顺应潮流;二是要诚信为本,互利共赢。尤其是与贵国朋友合作,更要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效率。”
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点了题(顺应日本人的思想潮流),又抬了对方(互利共赢),还表了忠心(诚意效率),完全是一副标准买办商人的口吻。
小林弘树听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看不出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但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却再次深深地看了陈晓一眼。
那目光,冰冷,锐利,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灵魂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