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赶走幼娘(2 / 2)

宋扬幽幽道。

周围空气忽然凝固起来。

寂静的书房中,除了两人的呼吸,再无其他声响。

良久,一声清脆的叩头声响起。

再抬头时,幼娘额头已是一片赤红。

“多谢公子的收留,大恩只能来世再报。”

言罢,起身离去。

自始至终,宋扬都是背对着房门。

傍晚时分,小玉送来一张粉色信笺。

公子亲鉴:

妾书此笺,泪落沾纸。昔年烟花地,妾陷泥沼,幸蒙公子垂怜,掷金赎归清园,待妾以礼,免妾风霜。此恩,妾刻骨不敢忘。

然妾负公子深矣。崔氏挟妾父母性命,逼妾传公子动向。妾念亲恩,万般无奈从之,每传一信,心如刀割,既恐公子遭害,又恐事败露,日夜难安。

今公子令妾去,妾无怨怼,唯恨己弱。实言告公子:自公子赎妾那日,见公子眸中澄澈,妾心已属;居清园见公子磊落,倾慕更甚。唯妾身卑且负胁,终不敢言。

此去山高水远,唯愿公子此后身安顺遂,一世安稳。

罪妾幼娘 顿首再拜。

字迹娟秀工整,似有泪痕晕染。

宋扬久久不语。

一月后,一个由数百人组成的大型车队,进入搏阳地界。

这里是博阳崔氏的大本营。

崔玉怀派自己大儿子亲自前来迎接宋扬的车队。

看着被篷布盖住的大家伙。

崔玉怀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

搏阳崔氏,终于可以在他手中,再次回到昔日的荣光了。

半个月,宋扬每天都待在工地。

直到崔家的伙计,最终将雪白的细盐,制造出来。

“崔二爷,这里的事情已经结束,那宋某就此告辞了。有任何的问题,随时可以去大宸保安公司找我。不过市面上还有一部分此前的细盐存货,我之前已经售卖给了朝廷。不过,想必还是几日便可售罄,崔二爷不必担忧。”

宋扬嘱咐了一声。

不过在临走前,宋扬还是嘱咐了一声,油库不要有明火的存在。

至于他们会不会重视。

宋扬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宋扬准备动身回去的前一天。

崔玉怀收到了飞鸽传书。

京城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灞河船坞码头,存放银钱的密库,被人一夜之间,偷了个精光。

上次几个世家向平安聚宝行借贷的五千万两白银也没有逃脱厄运。

这五千万两,其中有一千万两是支付的造船的货款。

还有四千万两,是四大世家,租用的崔氏的场地,存放库银。

由崔家负责安排人手看管。

而四大家族支付了一笔高昂的费用。

范城崔家家主崔永胜已经向京兆府报了官。

“竟有此事?”

崔玉怀不禁愕然。

范城崔氏这次的损失,不可谓不巨大。

虽然都是崔氏。

不过范城崔氏的实力,比博阳崔氏稍逊一筹。

而京城范城崔府门口。

王卢李郑,四位家主,正站在门口,神情激动的叫嚷着。

虽说,崔家要对丢失的银子负责。

但如果崔家赔不起这笔银子。

他们不也是要跟着倒霉吗?

这就好像欠债的还不起钱一样。

“几位家主,我家老爷不在府上,还请回吧!”

门房声嘶力竭的解释着。

“今天见不到崔永胜,我们是不会走的。”

郑旭满脸怒容道。

他们几家正好要动用一大笔资金。

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库银被盗事件。

这无疑是当头一棒。

事实上,这笔银子,前几天宋扬就已经给弄了回来。

只不过他们才发现而已。

这件事情,不仅惊动了京兆府。

连大理寺和刑部,都已经惊动了。

早朝当中,范城崔氏一脉的官员。

已经恳请陛下,让三司进行联合判案。

李天策在早朝,也严厉下发了任务。

命三司拿出最精干的人手,捉拿贼人。

但转身进入后堂的李天策,再也绷不住的露出笑意。

搏阳,午时。

宋扬带着车队,正式动身。

崔玉怀亲自相送。

到达京城,已是七天以后。

宋扬第一时间,被皇帝招进了皇宫。

“陛下,经此一役,几大世家再无抵抗能力。剩下的就是科举。”

李天策今天的心情,也无比的亢奋。

历史上,太阳纪元658年,康定二年和康定十六年,没有开科外,其它年份都举行了科举考试。

不过,既然宋扬来了,那情况就要有所改变了。

“陛下,小民今日来,是为了求官的。”

宋扬笑道。

“求官?宋卿想要什么官职,朕定然应允,何来求官一说?”

李天策也是爽朗一笑。

“小民求得是考功员外郎一职。”

听闻此言,李天策已经知道宋扬准备要干嘛了。

“明日早朝,朕便会下旨。”

离开紫霄殿,马车前往司空裴续府邸。

等宋扬离开裴府。

兴高采烈的裴续,嘴里叼着香烟,怀里揣了两条华子,前往了太极宫。

有宝贝,自然是不能忘掉好基友李深。

翌日早朝。

臣子们三跪九叩,皇帝开始下旨。

对于这样的旨意,

众多世家的官员,罕见的没有反对皇帝的建议。

这倒让李天策有些惊讶。

他原本在上朝之前,已经想好了,一会如何跟众臣子互怼。

宋扬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宸国的上层圈子里。

对于这个整个大宸见了皇帝陛下,胆敢不跪的牛人。

所有人还是极为钦佩的。

早朝还没有结束,宋扬便离开了紫霄殿。

众大宸再一次震惊的一批。

他们只能说宋扬实在太吊了有没有?

第二天,宋扬便在李宗现的陪伴下,前往吏部上任。

作为今年的主考官,吏部为宋扬单独准备了一间办公室。

“带本官前往考林苑。”

他所说的考林苑是之前,宋扬特意让李天策准备的,供今年前来参加科举的外地考生住宿的地方。

还有一个月就要开考。

看差不多这个时间,考生们也快要到了。

古代科举考试不同。

他们通常要提前半年,就要从家乡赶往京城。

所以,通常又称为赴京赶考。

就比如上官仪,在三个月前,已经来到京城。

此刻的他正安静的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书。

一位同寝的学子走进屋子。

“上官兄,员外郎大人唤我等前往大厅。”

“员外郎大人?”

不久,很多人都聚集在一楼大厅。

宋扬不可能一次将所有人都叫来。

毕竟,今年参加科考的考生,有一千多人。

“各位考生,今日让你们过来,主要是面试。”

此话一出,所有人皆面面相觑。

面试是什么意思?

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各位可能没有听说过面试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所谓面试就是问尔等一个问题。”

宋扬停顿了片刻。

“你们为何而读书。”

“为何而读书?”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脸色一凛。

“是啊,为何而读书?”

可能千人有千个答案。

“或者,你们中人可有为了大宸崛起而读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