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的养生之风,借着“孝道”与“祈福”的名头,悄然在宫闱间弥漫开来。太妃们得了实惠,对太子妃赞不绝口;皇帝陛下虽未明言,但夜间安枕亦是事实。张氏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似乎稍稍松弛了些。
然而,这日她正翻阅着内府库新送来的份例单子,琢磨着如何再给儿子的膳食里添些花样时,眼前的弹幕却骤然画风一变,透出几分焦急:
“等等!婆婆快刹车!全民养猪要不得啊!”
“艾玛光顾着爽了,忘了永乐朝现在穷得叮当响!”
“朱棣老爷子北伐、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哪样不烧钱?国库都快掏空了!”
“你这又是骨头汤又是艾草熏香,看着是小钱,可皇宫这么大,日积月累也是巨款!”
“关键是没用在刀刃上!军费!军费才是大头!边关将士的饷银都快发不出了!”
“这时候搞大规模宫廷养生,不是给老爷子心里添堵吗?万一他觉得东宫奢靡……”
一连串的字符如同冰水泼面,让张氏瞬间从“养生救家”的温热中惊醒。她执单子的手僵在半空,指尖微微发凉。
是了,她只想着靠养生固本培元,却忘了掂量这“本”和“元”所需的代价。父皇朱棣,雄才大略,却也……好大喜功。连年征战,浩大工程,早已将洪武、建文两朝积攒的家底消耗得七七八八。她身处深宫,虽不直接接触户部账册,但也从太子偶尔的叹息和宫人零碎的议论中,知晓朝廷用度捉襟见肘。
若在此刻,东宫大力推行看似“奢靡”的养生之道,甚至隐隐有惠及后宫之势,落在正为军费焦头烂额的父皇眼中,会是什么印象?汉王那边,又会如何借题发挥?
张氏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弹幕提醒得对,养生,不能成为拖垮国用、授人以柄的蠢事。
她沉吟片刻,将那份份例单子轻轻搁下。目光再次扫过那些活跃的字迹,试图从中寻找解决之道。
“其实养生不一定非要贵重食材,很多便宜的东西效果也好!”
“比如让御膳房把鸡架子、鱼骨啥的别扔,熬汤底一样有营养。”
“艾草、薄荷这些草药,宫里花圃就能种,何必外购?”
“关键是理念!让大家知道怎么吃、怎么动更健康,比单纯砸钱有用!”
“理念……便宜有效……”张氏喃喃自语,眼中渐渐重新聚起光芒。
翌日,东宫的用度悄然发生了变化。送往各宫的“养生高汤”,不再是名贵的补药炖煮,而是御膳房平日处理食材时剩下的各类骨头、边角料,精心熬制数个时辰而成的浓白汤底,只额外添加少许寻常的香菇、干贝提鲜,成本大减,滋味和营养却未必差多少。
张氏又召来负责宫苑花草的内官,吩咐他们将几处闲置的花圃辟出来,专门种植艾草、薄荷、紫苏等易于生长又有药用价值的香草。名义上是“点缀宫苑,取其清雅之气”,实则源头解决了熏香、药浴的部分材料来源。
她甚至开始在教导朱瞻基时,有意无意地将一些“养生”理念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