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穿到民国后,我靠演技杀疯了 > 第118章 《新生》上映:全场哭着鼓掌

第118章 《新生》上映:全场哭着鼓掌(1 / 2)

沪上的八月,暑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整座城裹在里头。夕阳刚沉下地平线,余热还没散,明华大戏院门口就挤满了人,黑压压的一片,顺着街边的梧桐排出去老远。蝉在树梢声嘶力竭地叫,混着小贩叫卖“酸梅汤”、“绿豆沙”的吆喝声,还有人群里此起彼伏的议论,把占戈后沪上的热闹,揉成了一团滚烫的烟火气。

“听说了吗?这部《新生》是盛七小姐主演的,讲的是咱们沪上抗R时的事!”

“何止啊,编剧是褚先生,导演是张让,这阵容……这几位现在可是很难凑在一起的。盛小姐都多久没拍戏了,之前看她去做了导演,还以为以后再也看不到她演的戏了呢。”

“我排了快一个钟头了,就想看看,这乱世里的日子,到底被他们拍得多真。”

议论声顺着风飘进后台,艾颐正对着镜子理旗袍的领口。她穿了件湖蓝色的真丝旗袍,领口绣着几枝淡青色的兰草,衬得她眉眼愈发清亮。指尖触到微凉的衣料,她却觉得掌心发烫——从筹拍那天起,她就盼着这一天,盼着把那些藏在火包火里的故事,讲给所有沪上人听。

“紧张了?”褚砚秋端着两杯冰汽水走进来,把其中一杯递到她手里。玻璃杯外凝着水珠,凉丝丝地渗进掌心,艾颐才觉得心跳稳了些。她抬头笑了笑,眼底带着几分雀跃:“是有点,有点像之前第一次拍戏那样。”

“不一样。”褚砚秋靠着梳妆台站定,指尖轻轻摩挲着杯壁,声音温柔却坚定,“第一次登台是为了自己,这次,是为了那些没来得及等到天亮的人。”

正说着,张让掀开门帘走进来,额角还带着薄汗,却笑得满眼亮:“外头人都快挤爆了,艾颐,于易初已经在前面候着了,咱们也准备吧,开场前得跟观众打个招呼。”

艾颐点点头,跟着他们往外走。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混着暑气里的栀子花香,格外清透。转过拐角,就看见于易初站在幕布旁,他穿了件浅灰色的西装,头发梳得整齐,见着他们,笑着迎上来:“艾颐,褚先生,张导,准备好了?”

“早等着了。”艾颐眨眨眼,想起拍摄时的趣事,忍不住打趣,“还记得拍占戈地医院那场戏吗?你抱着伤员跑,差点摔进泥坑里,还是学生们扶了你一把。”

提起拍摄时的事,几人都笑了。那会儿为了还原真实,他们特意找了沪江大学的学生客串伤员和进步青年,那些半大的孩子,眼里带着未经世事的澄澈,却把乱世里的倔强演得活灵活现。于易初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那不是太入戏了嘛,你演的顾惜晨挡在百姓身前,眼神比真木仓还利,我都跟着心颤。”

艾颐愣了愣,随即笑了。顾惜晨这个地下潜伏者的角色,于她而言本就不是演——那些在暗夜里传递情报的紧张,看着同胞受难的心痛,还有守着信念不肯放弃的执着,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而于易初饰演的占戈地医生,又何尝不是他的本色?占戈乱时,他确实在医院里救过无数人,双手沾过鲜血,也托过希望。

“开场铃要响了。”张让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声音沉了沉,“走吧,让他们看看,咱们的故事。”

几人刚走到侧幕,开场铃就“叮铃铃”响了起来。原本喧闹的影院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扇转动的“嗡嗡”声,还有角落里偶尔传来的啜泣声——不知是谁,想起了从前的日子。

灯光暗了下去,幕布上渐渐浮现出画面:灰蒙蒙的沪上街头,火包火炸碎了琉璃瓦,百姓扶老携幼地逃离。阮汀筠饰演的一个穿蓝布衫的姑娘抱着襁褓,在废墟里哭喊着找家人。接着,镜头转到暗巷,艾颐饰演的顾惜晨戴着礼帽,眼神警惕地左右张望,指尖飞快地把一张纸条塞进墙缝,转身时,刚好避开巡逻的敌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影院里静得能听见呼吸声。当画面切到占戈地医院时,于易初饰演的谢医生跪在地上,双手沾满鲜血,拼尽全力抢救伤员,却还是没能留住那个年轻占戈士的生命时,抽泣响了起来。那哭声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瞬间激起千层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抹眼泪,有人捂住嘴,压抑着呜咽,有人肩膀颤抖,连呼吸都带着哭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