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颐接过碗,抿了口绿豆汤,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缓解了燥热。她笑着推了推他的胳膊:“这不是忙忘了么?你看阮姐姐她们,比我还累,刚还帮着抬伤员呢。” 她转头指了指院子里,阮汀筠正和两个刚入行的艺人一起,把一块门板改成简易担架,动作麻利得很。
许应麟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眼底也多了点暖意:“咱们盛氏艺麟的人,个个都是好样的。从前只觉得他们在台上光鲜,如今看着,台下也有硬气劲儿。” 他顿了顿,又看向艾颐,语气里带着点钦佩,“不过最难得的是你,能把这群平日里被捧着的艺人,拧成一股绳来做事。”
“他们本就不是只会唱曲演戏的。” 艾颐摇摇头,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身影——褚砚秋正给几个孩子唱童谣,孩子们的哭声渐渐停了;弹三弦的周先生正帮着清点物资,手指在账册上飞快地记着;就连最娇气的小明星刘苏,都在帮着缝补伤员的破衣服,指尖被针扎了也只是吮一口,继续缝。
“只是没人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艾颐说着,忽然想起今早于易初说的话,前线的担架手不够,好多伤员因为没能及时送下来,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她心里一动,转头看向许应麟,眼神亮了起来,“应麟,我们能不能组个救助队?”
许应麟愣了愣:“救助队?”
“对。” 艾颐的声音更亮了些,“千澜他们力气大,能抬担架;砚秋心细,能跟着送药;周先生识路,能帮忙规划路线。我们可以把艺人们分分组,轮流去前线附近接伤员,既能帮着救急,也能给前线减轻点负担。” 她说着,又看向迎香,“迎香也能去,她现在会包扎,能在半路上帮伤员处理伤口。”
迎香立刻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我能去!小姐,我不怕累!”
许应麟看着艾颐眼里的光,心里忽然一阵发烫。他原本以为,这场仗打起来,沪上的有钱人要么逃去租界,要么躲在家里自保,却没想到艾颐会带着一群艺人,在这避难所里撑着,甚至还想往前线去。他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坚定:“好,我帮你们联系前线的通讯兵,让他们给你们指安全的路线。”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艺人们都围了过来。赵权第一个开口,声音洪亮:“盛小姐,算俺一个!俺们唱武生的,有的是力气,抬担架算什么!” 褚砚秋也跟着点头:“我也去,我能帮着喂水、包扎。”
“还有我!” “我也去!” 艺人们七嘴八舌地应着,原本带着倦意的脸上,此刻都闪着光。他们从前在舞台上、荧幕上,演的是别人的悲欢离合,如今却想在这乱世里,做些真正能救命的事——哪怕只是抬一次担架,递一次药,唱一首歌。
艾颐看着眼前这群人,心里暖暖的。她举起手里的绿豆汤,声音清亮:“那我们就说定了,从今天起,沪上艺民救助队成立!咱们虽不是军人,不能扛木仓打仗,但也能上前线,帮着救同胞!”
“好!”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盖过了蝉鸣,盖过了远处隐约的火包声,在这闷热的盛夏午后,撞得人心头发热。
迎香站在艾颐身边,也跟着用力点头。她看着小姐挺直的背影,看着身边艺人们坚定的眼神,忽然觉得,这盛夏的热、手上的疼,都不算什么了。她能做的事或许不多,但只要能跟着小姐,跟着大家一起往前冲,就够了。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院子里的难民看着忙碌的艺人们,眼里也多了点希望——原来在这火包火连天的沪上,不只有恐惧与逃亡,还有这样一群人,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撑起一片小小的天。
而艾颐看着眼前的一切,指尖轻轻攥紧了手里的账册。她知道,接下来的路肯定不好走,前线的危险、物资的短缺,都是要面对的难题。但只要身边有他们,她就不怕。
毕竟,再黑的夜,也会有亮起来的时候。而他们,正在学着做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