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沪上夜色笙歌起(1 / 2)

黄浦江的风卷着冰渣撞在“盛氏艺麟”二楼的落地窗上,发出细碎的呜咽。艾颐刚把一份新艺人的合约推到许应麟面前,指尖就被窗外渗进来的寒气浸得发凉——深冬的沪上,连阳光都是薄的,铺在租界的屋顶上,像撒了层细盐。

“手这么冰。”许应麟的声音裹着暖意,一件深灰色的羊毛大衣已经披在了她肩上,衣料上还留着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道。他俯身看着桌上的合约,指节轻轻敲了敲“年度营收”那栏,“比去年翻了三倍,还不错喔。”

艾颐拢了拢大衣领口,抬头时正撞进他眼底的笑意。窗外的黄浦江面上,一艘挂着外国国旗的邮轮正缓缓驶过,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寒冷的空气中拖得很长。她忽然想起前几日陪许应麟去沪上商会赴宴,席间有人说“如今的艺界,盛氏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可她总觉得还差了点什么。

“应麟,”她指尖划过玻璃窗上凝结的白霜,画出一道弯弯的弧线,“我们不如自己建个地方吧?不是公司,不是片场,是个能让大家吃饭、听歌、谈事,累了就能歇脚的殿堂。”

许应麟挑了挑眉,伸手把她冻得发红的指尖攥进掌心暖着:“早等着你来提了。沪上商会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盛老爷子也说,只要是你想做的,盛家也会鼎力支持。”

这话落音没两天,盛氏艺麟的会议室就热闹得像开了春。壁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把满室的暖气烘得发烫,与窗外飘着的细雪形成两个世界。

阮汀筠穿着一身月白色的绒面旗袍,手里捏着个烫金的茶杯,笑眼弯弯地看向艾颐:“小颐,你这话可是说到我心坎里了。前几日去别处谈合作,那地方又小又闷,连个像样的包厢都没有。咱们自己建的地方,定要比那些强十倍。”

“何止十倍!”崔鹤眠拍着桌子站起来,他穿了件藏青色的短打,英气的眉眼间满是兴奋,“以后咱们艺人谈戏、朋友聚会,不用再看他们脸色了好不!我这几年拍戏也挣了些,爱颐,我第一个入股,多少钱你说!不够的话,管我家老头子要,多出来的算他入股。”艾颐听后无奈的摇了摇头。

于易初坐在一旁,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温声补充:“我已经问过银行的朋友,贷款流程可以走绿色通道。而且,我认识一位留洋回来的建筑师,设计过巴黎的歌舞剧院,或许能帮上忙。”

正说着,门被推开,一股寒气裹着两个人影进来。前头的褚砚秋穿了件黑色的裘皮大衣,摘下礼帽时,发梢还沾着点雪星。后头跟着的张让导演,手里拎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他刚画好的舞台草图。

“你们这热闹,可不能少了我。”褚砚秋笑着把一张支票放在桌上,“这钱,算我入的股。”

张让也把纸袋递过来,草图上的舞台设计得格外精巧,两侧还留了暗门:“我琢磨着,舞台得能容下二十人的乐队,还得方便艺人换场。你们要是用得上,我再改。”

没过多久,影后苏羡秋也赶来了。她刚从片场过来,卸了戏服的旗袍外面套着件驼色的呢子大衣,坐下就直言:“我在沪上待了这么多年,就盼着有个咱们自己人的地方。我手里的积蓄不多,但入股够了,以后有活动,我随叫随到。”

艾颐看着满室的人,心里暖得发颤。她端起桌上的热茶,举起来:“多谢各位信得过我和应麟。这地方,咱们一起建,以后就是咱们所有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