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目的,是育苗架中央的几株刚发芽不久的“同心1号”幼苗。它们的叶片呈椭圆形,颜色是鲜亮的翠绿色,边缘泛着淡淡的金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这是基因库去年结合中国西府海棠与蒙古草原海棠基因培育出的首个“同心”系列新品种,既保留了西府海棠花大色艳的观赏性,又具备了草原海棠耐严寒、抗风沙的优良特性,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稳定性测试。
“再过一个月,这些‘同心1号’的生长状态就能稳定下来,到时候就能移栽到室外了。”陈棠安轻轻抚摸着“同心1号”的叶片,指尖感受到叶片的光滑与柔软,眼中满是期待,“我们已经制定了‘全球同心育苗计划’,准备把这些‘同心1号’幼苗作为礼物,送给各国的‘同心文化驿站’。让蒙古的草原、埃及的沙漠、巴西的雨林、乌兹别克斯坦的丝路沿线,都能长出带着‘同心’基因的海棠树,让‘同心’的信念随着海棠树的生长,在全球落地生根。”
阿米娜女士俯身看着“同心1号”幼苗,眼中满是惊叹与期待:“太神奇了,这简直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撒马尔罕有一座千年的‘丝路海棠’园,里面生长着上百株千年海棠树,我们已经为‘同心1号’预留了最好的位置,等着种下这些新品种。我相信,它们会和古老的‘丝路海棠’一起,让古丝路的友谊在海棠花丛中延续,让‘同心’的故事传遍丝路沿线的每一个国家。”
傍晚时分,陈棠安回到办公室,刚脱下实验服,桌上的手机便响起了视频通话的铃声,屏幕上显示着“巴特儿”的名字。她连忙接通电话,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巴特儿熟悉的笑脸。
巴特儿穿着一件天蓝色的蒙古袍,站在一片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旁,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蒙古草原,远处的蒙古包像一颗颗白色的珍珠散落在绿色的地毯上。他的身旁,是一片刚栽下不久的海棠幼苗,正是去年基因库寄去的“同心1号”,幼苗虽不高,却已抽出了嫩绿的枝叶,枝桠上系着红色的“同心”丝带,在微风中轻轻飘扬。
“棠安姐,你们培育的‘同心1号’海棠苗太厉害了!”巴特儿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对着镜头竖起了大拇指,“今年春天,我们在光伏板周边种了两百株,没想到它们的适应能力这么强,刚栽下半个月就扎根发芽了。这些海棠苗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护光伏板不被风沙侵蚀,夏天还能给牧民的蒙古包遮阴,真是一举两得。”
他说着,转身指向海棠苗根部,镜头随之移动——只见每株海棠苗的根部,都安装着一个小巧的黑色传感器。“中国的工程师还帮我们在海棠树下装了小型土壤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数据会直接传到我们的手机APP上,现在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棵树的生长状态,再也不用担心它们缺水缺肥了!”
视频画面突然切换,转到了草原小学的操场上。一群穿着各色民族服饰的孩子围在几株“同心1号”幼苗旁,有的孩子在给幼苗浇水,有的孩子在观察叶片的生长情况,还有的孩子手中拿着用海棠花制作的书签,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些海棠苗,还给它们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友谊树’。”巴特儿的声音充满了骄傲,“他们还画了海棠树生长的漫画,有海棠苗在草原上发芽的画面,有和中国笔友一起给海棠树浇水的画面,现在正准备寄给中国的小朋友呢!”
陈棠安看着屏幕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看着草原上迎风生长的海棠幼苗,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幼苗根系在土壤中扎根的力量,感受到基因库里的每一份样本都在跳动,它们不再是冰冷的DNA,而是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的“同心”希望,是连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精神纽带。
深夜,城市的灯火渐渐熄灭,同心文化园陷入了宁静。陈棠安回到办公室,打开苏同心留下的那本泛黄的旧相册。相册的封面早已磨损,边缘有些卷曲,却被她精心呵护着。她从抽屉里拿出几张新洗好的照片,小心翼翼地贴在相册的最后一页:第一张是“全球海棠基因库”的玻璃穹顶在晨光中闪耀的模样;第二张是育苗温室里,“同心1号”幼苗泛着金边的叶片;第三张是蒙古草原上,巴特儿和牧民们在光伏板旁栽种海棠苗的场景;第四张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阿米娜女士赠送“丝路海棠”基因样本时的合影。
她轻轻合上相册,指尖在封面的海棠花纹上轻轻摩挲,目光望向窗外。夜色中,老海棠树的枝干在月光下静静伫立,枝头的新叶泛着淡淡的嫩绿,像是在诉说着三百年的传承与坚守。远处,“全球海棠基因库”的玻璃穹顶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与夜空中的繁星交织在一起,像是一片浩瀚的“同心”星海,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同心”的未来。
陈棠安知道,英台与雍正帝当年在雍亲王府种下的,从来不仅仅是一棵海棠树,更是一份能跨越国界、穿越时光的“同心”基因。这份基因,藏在蒙古草原海棠的抗冻片段里,藏在巴西热带海棠的固土根系中,藏在乌兹别克斯坦丝路海棠的花瓣纹路间,藏在埃及沙漠海棠的耐旱基因里,更藏在每一个为“同心”付出的人心中——藏在巴特儿守护草原的执着里,藏在阿米娜传承丝路友谊的真诚里,藏在林晓棠钻研科研的热情里,藏在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里。
这份“同心”基因,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强大。它会随着海棠树苗的生长,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绽放生机;会随着“同心”信念的传递,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不断延续。它会见证更多跨越国界的友谊,见证更多携手同行的奇迹,在未来的岁月里,书写出一篇又一篇永无止境的“同心”新章,直至寰宇同心,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