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堤坝设计有点落后啊,抗洪标准不够。”
“预算里人工费占比太高,能不能引入一些简单的机械,比如滑轮组省力?”
“工期排得太满,没考虑雨季影响,风险太大。”
她一边听,一边将这些优化建议通过灵犀力,精准地“投喂”给萧景玄。
于是,在工部尚书汇报完毕,期待陛下决断时,朝臣们惊讶地听到,一向在具体工程细节上不多言的陛下,竟然开口指出了几处非常专业的问题:
“李爱卿,朕观此堤坝设计,于此处迎水面或可考虑增加消能设施,以抗冲击。”
“预算之中,人工开支浩繁。工部可曾研习过将作院新制的几种省力器械?或可一试。”
“此外,工期安排过于紧凑,未虑及南方雨季。需预留缓冲时日,以防不测。”
工部尚书李大人听得目瞪口呆,背后冷汗涔涔。陛下……陛下何时对水利工程如此精通了?!句句都点在要害上!他连忙躬身:“陛下圣明!是臣等考虑不周!臣回去后立刻按陛下旨意修改方案!”
萧景玄淡淡“嗯”了一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内心的不自在。
“这都是她的主意。”他无奈地想,感觉自己像个传声筒。
苏晚晚在珠帘后憋笑憋得辛苦。“看把你能的,萧工头!”她恶意地给他起了个新外号。
萧景玄端茶杯的手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
一场朝会下来,大臣们感觉比以往累了十倍。不仅要应对陛下的天威,还要时刻准备着回答珠帘后那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后娘娘提出的各种“何不食肉糜”式……哦不,是看似天真、细思却极有道理的问题。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陛下似乎与皇后娘娘默契十足,往往皇后刚提出一个想法,陛下便能立刻领会,并给出更具体的执行方向。这种“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不,是“一个提问一个拍板”的组合拳,打得他们措手不及,许多沿用多年的旧例和推诿之词,在这对帝后面前,竟有些无处遁形。
退朝的钟声响起时,不少老臣都暗暗松了口气,感觉自己像是刚被架在文武火上烤了一遍。
回到御书房,萧景玄屏退左右,揉了揉眉心,看向一旁正兴致勃勃整理她那叠五颜六色“会议纪要”的苏晚晚。
“感觉如何?”他问。
“还行!”苏晚晚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信息量有点大,需要消化。不过初步摸清了几个部门的做事风格和……嗯,‘摸鱼’程度。”她晃了晃手里贴满便签的纸,“看,这都是待办事项和优化建议!”
萧景玄看着她那堪比作战地图的“会议纪要”,沉默了一下:“……日后在朝堂上,那些……过于活泼的念头,收敛些。”
“朕的耳朵,快要起茧了。”他的心声带着浓浓的无奈。
苏晚晚凑过去,笑嘻嘻地挽住他的胳膊:“知道啦知道啦,下次我尽量在心里默念,不‘外放’打扰陛下您思考国家大事!”
萧景玄看着她狡黠的笑容,知道自己这话说了等于白说。他叹了口气,目光落在她那些便签上,语气缓和下来:“不过……你提出的几点,确实切中要害。”
尤其是关于考核官员、提升效率的想法,与他这些年的感受不谋而合。
苏晚晚得意地扬起下巴:“那当然!专业对口嘛!陛下,您就等着瞧好吧,咱们的‘景和盛世优化方案’,这才刚刚开始内测呢!”
她仿佛已经看到,在这座古老的宫殿里,一场由她主导的、轰轰烈烈的“管理制度升级”和“思想观念刷新”正在拉开序幕。
而朝堂上那些尚且懵懂的大臣们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面临的,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腥风血雨,而是来自现代管理学的降维打击,以及一位热衷于给他们“工作流程打补丁”和“思想动态写评语”的魔鬼……哦不,是天使皇后。
萧景玄看着身边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妻子,眼底深处最后那点无奈也化为了纵容和一丝隐隐的期待。
这朝堂,或许真的会因为她的到来,变得……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