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160章 归去的理由

第160章 归去的理由(2 / 2)

活动结束后,人群久久不愿散去,依然聚集在活动中心门口,兴奋地讨论着,脸上洋溢着激动和骄傲。林雪和徐航随着人流走到室外,清冷的夜风吹在滚烫的脸颊上,带来一丝凉意,却无法平息内心的激荡。

他们默默地走了一段路,远离了喧闹的人群。夜空深邃,繁星点点,与刚才室内那种炽热的情感形成了鲜明对比。

“刚才……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林雪轻声说,声音还带着一丝颤抖。

“是啊,”徐航深吸一口气,“那种感觉……很难形容。好像血液都烧起来了。”

两人再次陷入沉默,但一种共识,却在无声中迅速凝聚、变得坚不可摧。

又走了一会儿,林雪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徐航。她的眼神在夜色中异常明亮,之前的迷茫和挣扎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澈的坚定。

“航,”她开口,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我想,我们找到答案了。”

徐航看着她,点了点头,他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情绪。

“这里很好,”林雪继续说道,目光扫过周围静谧的校园、优美的建筑,“学术环境,工作机会,生活条件……都很好。我们付出了努力,也赢得了认可和机会。但是……”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我们在这里,终究是‘客’。是优秀的‘客人’,是遵守规则的‘玩家’,但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她想起了安德森教授的认可,想起了华尔街诱人的薪资,想起了硅谷顶尖的技术氛围,但更想起了那层无形的“玻璃天花板”,想起了在招聘酒会上无法融入的“Sall talk”,想起了强哥餐馆里那充满烟火气却也透着隔阂的生存挣扎,想起了那种无论取得多少成就,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的“悬浮感”。

“而那里,”她抬起手,指向东方,虽然隔着浩瀚的太平洋,但她的目光仿佛已经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片正在发生巨变的土地,“才是我们的‘主场’。那里或许有混乱,有不确定性,有更低的起点,但也有最需要我们的人,最渴望我们带回去的知识和经验,最广阔的、允许我们犯错和成长的舞台。”

徐航完全明白她的意思。他想起了自己参与的那些前沿项目,技术固然先进,但核心的决策和方向的制定,似乎总隔着一层纱。他想起了国内正在崛起的科技公司,它们或许还不够成熟,但却充满了野性和活力,渴望在全球技术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神舟五号能上天,靠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背后一整个国家体系的力量,是无数个像我爸、像你大伯那样的人,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结果。”徐航缓缓说道,“那种参与创造历史的感觉,那种与一个伟大时代同频共振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可能永远只是旁观者和服务者,但回去,我们或许能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

林雪用力点头,接过他的话:“对!我们跨越重洋,辛辛苦苦学习这些规则、掌握这些技能,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地回去吗?不是为了简单地找一份高薪工作,而是为了将我们所学的‘规则’,带回去,去参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北京时间’!让‘北京时间’在未来,能够真正地与‘华尔街时间’、‘硅谷时间’平等对话,甚至引领新的潮流!”

“归去!”徐航握住了林雪的手,两人的手紧紧交握,传递着彼此的决心和温度,“是时候了。这里的学习和经历,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底气。该回去了,把根扎回那片生我们养我们的热土里去。”

这个决定,在“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所带来的巨大民族自豪感和身份认同的冲击下,变得无比清晰和坚定。那些理性的权衡、物质的诱惑,在这样一种磅礴的情感力量和清晰的价值指向面前,瞬间失去了分量。他们深刻地意识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必须与一个更大的集体命运相结合。而他们的根,他们能够挥洒才华、实现抱负的最大舞台,依然在那片正在创造奇迹、呼唤游子归来的东方热土。

跨越重洋的刻苦学习,是为了积蓄力量;如今,是时候更有力地归去了。他们将拒绝那些诱人的offer,开始着手准备回国事宜。然而,就在他们为归国积极准备,憧憬着投身于祖国建设大潮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正悄然在东方露出狰狞的面目,并将很快打乱所有人的计划,也让他们的归国之路,平添了巨大的变数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