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160章 归去的理由

第160章 归去的理由(1 / 2)

抉择的十字路口,如同一个巨大的引力场,将林雪和徐航的思绪拉扯向不同的方向。那些来自顶尖学府、国际组织和华尔街、硅谷的offer,像一张张制作精良、目的地明确的地图,清晰地铺陈在他们面前。每一条路径都经过无数精英验证,承诺着优渥的薪资、光鲜的职位和一条看似平坦的“国际化”未来。他们反复权衡,列表格,分析利弊,与师长、朋友讨论,甚至深夜在公寓里进行着看不到尽头的辩论。

理性分析的天平,似乎始终微微倾向于留下。毕竟,这里的平台更高,起薪更丰厚,职业发展路径更清晰,他们为此付出了数年的艰辛努力,如今收获在即,轻易放弃似乎不符合经济学里的“沉没成本”原则。h1b签证的抽签像一场赌博,但至少他们拥有了参与赌局的资格。而回国,则意味着踏入一片充满活力的混沌,前景诱人却也迷雾重重,需要极大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和可能的落差。

这种僵持和内心的拉锯战,持续了数周。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一个看似与个人职业选择毫不相干,却又深深牵动着每一个海外游子神经的历史性事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打破了他们心中的平衡。

那天,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飞船,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消息早已传遍全球,尤其在海外华人圈中引发了空前的关注。林雪和徐航所在的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FA),提前几天就在邮件列表和公告栏里发布了通知,将在学生活动中心的一个大会议室组织集体观看发射直播。

下午时分(对应中国的凌晨发射窗口),能容纳两百多人的会议室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和学者,许多对中国感兴趣的华裔、甚至其他国家的学生也闻讯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期待和巨大自豪感的特殊气氛。人们低声交谈着,目光不时投向讲台上方悬挂的大型投影幕布。屏幕上,央视国际频道的直播信号已经接入,呈现出酒泉发射场灯火通明的夜景,长征二号F火箭在发射架上巍然矗立,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宛如一柄直刺苍穹的利剑。

林雪和徐航挤在人群中间,能找到个站立的位置已属不易。他们和所有人一样,屏息凝神,心脏随着倒计时的临近而越跳越快。屏幕上,航天员杨利伟的身影出现在镜头前,他沉着冷静地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舷窗窗外景色良好!” 他那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此刻在异国他乡的会议室里响起,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5,4,3,2,1,点火!起飞!”

随着指挥员清晰的口令,火箭底部喷出巨大的橘黄色火焰,浓烟翻滚,庞大的箭体仿佛挣脱了大地束缚,稳稳上升,加速,直插云霄!

那一刻,会议室里陷入了极致的寂静,只能听到火箭升空的轰鸣声从音箱中澎湃而出。所有人都仰着头,紧紧盯着屏幕上那划破夜空的火焰轨迹,仿佛自己的呼吸和心跳也随着那火焰一起,向上,再向上。

当火箭消失在夜幕中,传来“船箭分离”、“太阳能帆板展开正常”等一系列成功的信号时,寂静被瞬间打破!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杨利伟!中国!”

如同积蓄了太久太久的火山猛然喷发,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掌声、跺脚声几乎要掀翻会议室的屋顶!认识的,不认识的,年轻人,中年学者,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跳了起来,用力地拥抱身边的人,互相捶打着肩膀,许多人脸上早已泪水纵横!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源自血脉深处的激动与自豪!金色的五星红旗在人群中挥舞,映着一张张涨红的、流着泪却洋溢着无限光彩的脸庞。

林雪也和其他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她感觉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模糊了视线。她甚至不清楚自己拥抱的是谁,只知道此刻,一种超越个体、将所有人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巨大情感洪流,将她完全淹没。她看到身边一位平时沉稳持重的老教授,此刻也摘下了眼镜,不停地擦拭着眼角,肩膀微微耸动。徐航站在她身边,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激动呼喊,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泛红的眼眶,也泄露了他内心的澎湃。

这种情感的强烈共鸣和集体释放,是在观看美国航天飞机发射时从未有过的。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分散的个体,不再是纠结于个人前程的留学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人!祖国的强大与荣耀,如此真切、如此震撼地与他们每个人的情感产生了最深度的链接。

发射圆满成功的消息最终确认,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的画面传来,会议室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