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100章 车厢“社会学”

第100章 车厢“社会学”(2 / 2)

“大包”李哼了一声,拍了拍自己壮实的胳膊:“俺没你们那么多脑子,俺就有把子力气。俺村有人去年就去深圳工地了,回来说,那边盖楼盖得飞快,缺的就是能出力的!一个月,起码这个数!”他伸出一个巴掌,翻了一下,“一百块!还管吃住!比在家里土里刨食强到天上去了!”

一百块!林向洋又被这个数字震撼了。这相当于内地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虽然是要出大力流大汗,但收入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

“眼镜”张有些不屑:“一百块?那是卖命钱!风吹日晒,住工棚,有啥出息?”

“出息?”“大包”李憨厚地笑了笑,眼神却很坚定,“能挣着钱,让家里婆娘娃娃过上好日子,就是出息!比啥都强!”

两种截然不同的谋生道路和价值观,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发生了碰撞。林向洋听着,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倒卖东西利润大,但似乎有风险,而且需要本钱和“脑子”;去工地出力,辛苦,但收入稳定,门槛低。哪一种更适合自己?

这时,过道那边传来一阵嗞啦的电流声,接着,邓丽君那柔美甜腻的歌声再次响起:“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

是那个“喇叭裤”青年。他陶醉地跟着哼唱,脚上的拍子打得更响了。他注意到林向洋在看他,便冲他扬了扬下巴,咧嘴一笑:“嘿,哥们儿,喜欢邓丽君吗?比咱们那些革命歌曲好听多了吧?”

林向洋有些尴尬,他从小听的都是激昂的进行曲,这种软绵绵的情歌让他感到一种异样的、心跳加速的感觉,既觉得有点“不正经”,又被其旋律深深吸引。

“喇叭裤”青年自来熟地凑过来些,压低声音说:“听说深圳那边,晚上歌舞厅里放的都是这个!还有穿牛仔裤、留长头发的!女的裙子短到膝盖以上!那才叫生活!”他眼里闪烁着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无限向往,“咱们在内地,穿个喇叭裤都被人指指点点,太土了!等到了那边,我也弄条正宗的牛仔裤穿穿!”

他的话,为林向洋勾勒出另一幅图景——一个与政治无关、与艰苦无关、只与时尚、娱乐和个人享受相关的花花世界。这对一个十九岁的青年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眼镜”张代表的“商机”,“大包”李代表的“实干”,“喇叭裤”青年代表的“时髦生活”,像三股不同的洪流,冲击着林向洋原本单纯而狭隘的认知。他如饥似渴地听着,问着,比较着。这个拥挤不堪、气味难闻的车厢,仿佛成了一个流动的、鲜活的社会学课堂,向他展示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底层涌动的各种思潮和生存策略。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逃离家庭的叛逆少年,他开始真正思考到了南方后,自己具体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那种单纯的“闯世界”的冲动,逐渐被更实际的谋生和发展问题所取代。

列车依旧在轰鸣前行,窗外的景色越来越绿,气候也越来越温暖潮湿。林向洋的心,也随着这飞驰的列车,飞向了那个传说中的、充满无限可能也充满未知挑战的热土。他并不知道,当“希望号”真正抵达终点时,等待他的,远不止是课堂上学到的这些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