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三江奔流 > 第78章 西行的专列

第78章 西行的专列(2 / 2)

“对!就是这样!唱起来!咱们是去干革命的!不是去哭鼻子的!”那高壮青年一边用力打着拍子,一边大声鼓励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林卫东看着这景象,心情复杂。他知道这是一种带有时代特色的、近乎本能的情绪调动和自我安慰,但不可否认,这雄壮的歌声确实让他的胸腔热了起来,那股沉甸甸的压抑感似乎被冲淡了不少。他也跟着轻声哼唱起来,一种奇异的集体归属感在歌声中慢慢滋生。

一曲唱罢,车厢里的气氛彻底变了样。哭声停止了,沉闷被打破了。人们的脸上有了血色,眼神也活泛起来。虽然前途依旧未知,但一种“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从事伟大事业”的悲壮豪情弥漫开来。

那高壮青年满意地看着大家,像个得胜的将军。他一屁股坐在林卫东对面的空位上(刚才有人去上厕所了),伸出大手,爽朗地笑道:“你好!我叫马志军,北航毕业的!刚才看你也唱得挺带劲,是条汉子!怎么称呼?”

林卫东也笑了笑,伸手与他相握。马志军的手劲很大,握得他生疼。“林卫东,哈军工的。”

“哈军工?好地方啊!”马志军眼睛一亮,“那可是顶尖学府!咱们这车人里,藏龙卧虎啊!以后到了基地,互相照应!”

两人正说着,旁边一位一直安静看书的中年人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深度近视眼镜,温和地插话道:“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

林卫东和马志军同时看向他。这位中年人约莫四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虽然坐着,也能看出身材清瘦,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沉静而睿智,透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气质。他手里拿着的是一本卷了边的外文技术书籍。

“您好!您是……”林卫东礼貌地问道。

“我姓徐,徐志远。从上海来的,以前在机电研究所工作。”中年人温和地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你们可以叫我徐工。”

“徐工您好!”马志军快人快语,“您也是去三线?”

“是啊,”徐工点点头,目光扫过两个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又看向车厢里其他情绪重新高涨起来的青年们,眼神变得有些复杂,既有欣慰和期许,也有一丝深深的、难以言表的忧虑,“和你们一样,响应号召。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就像看到了希望。”

但他的语气里,似乎隐藏着比年轻人更多的沉重。林卫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感觉这位徐工,和身边热情外露的马志军似乎不太一样。

就在这时,一位五十多岁、脸庞黝黑布满皱纹、穿着旧铁路制服的老列车员,拎着一个巨大的铝制开水壶,默默地走了过来。他动作熟练地给乘客们桌上那些印着“为人民服务”红色字样的搪瓷杯续水,面无表情,眼神平静得近乎麻木。

“同志,麻烦您,加点水。”马志军把自己的杯子递过去。

老列车员默默地接过,灌满开水,递还,整个过程一言不发,甚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老师傅,这车是直达‘那边’的吗?”马志军试图搭话。

老列车员这才抬起眼皮,瞥了马志军一眼,又扫了扫车厢里这些年轻的面孔,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说不清是怜悯还是司空见惯的漠然。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干巴巴的语调简短地回答:“嗯,专列。只停大站,上水加煤。”

说完,他就不再理会马志军,继续拎着壶,佝偻着背,默默地向前走去,给下一个乘客倒水。仿佛眼前这些激情澎湃也好,忧心忡忡也好的年轻人,与他每日重复的工作并无不同,只是又一车被运往远山的“特殊物资”罢了。

林卫东看着老列车员沉默的背影,又看了看身边重新活跃起来的、天南口音交织在一起、开始互相结识交谈的同车人,再望向窗外——景色不知何时起,已经开始悄然变化。平坦的农田逐渐减少,低矮的丘陵开始出现,大地呈现出一种更原始的土黄色。

歌声带来的短暂亢奋渐渐平息,一种新的、对未知环境的隐约不安,伴随着车轮永不停歇的节奏,慢慢渗入心底。

西行的专列,载着一车复杂的心事和时代的重托,轰鸣着,坚定不移地驶向那片被重重山峦遮蔽的、神秘而陌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