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各自前程(2 / 2)

可这两个月学到的系统知识、开阔的眼界,还有彼此交换的“实战经验”,让我们心里多了底气,不再像以前那样,遇到点事就慌了神。

培训班里也组织了几次集体活动,篮球赛、联欢会,算是给紧绷的培训生活松松劲。在篮球场上,地域、背景的差异暂时被忘却,只有汗水和拼搏。

我们宿舍四人组了个队,王鹏的中投准,我的突破快,陈志远的组织稳,李鹏程的篮板防守像堵墙,明明是四个来自不同地方、性格迥异的人,配合起来却格外默契,居然连赢了两场。

联欢会上更热闹,各地学员都拿出了看家本事,山民歌、地方戏、快板书,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在这些活动中,我又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来自同样偏远地区、一心想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有在专业领域有独到见解、乐于分享的。

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多多交流。这些同窗情谊,不是酒桌上的虚情假意,是一起上过课、一起打过球、一起聊过基层苦的真感情,说不定将来哪个坎上,就能成为互相拉一把的力量。

当然,临近结业,一种微妙的气氛也在暗地里流动。

大伙儿表面上说着“舍不得”,暗地里却都在较着劲:有人天天往班主任办公室跑,要么送点家乡特产,要么“请教”问题,实则是想给老师留个好印象;有人拉着同学私下聚餐,打探“谁要调走”“谁的考核评语好”;还有人甚至托关系,想提前知道培训结束后的去向。

王鹏就撞见过一次,赵明宇提着个精致的袋子,从授课老师的办公室出来,袋子上印着本地知名糕点的logo,那糕点不便宜,普通干部平时都舍不得买。

王鹏回来跟我们说的时候,撇着嘴:“人家这是‘提前铺路’呢,咱们还在这儿琢磨怎么写总结,人家早把下一步的路踩平了。”

我尽量让自己沉下心,专注于最后的课程学习和总结。我知道,无论别人如何,对我而言,这两个月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让我跳出了大山镇和河清县的局限,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学到了更系统的知识,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给张婷发信息时,我也开始倒数回家的日子。

她回信说,等我回去有惊喜告诉我。就这么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我对未来的期待,又添了一抹暖意。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起老钱送我时说的话:“出去见见世面,比窝在山沟沟里强。”

如今想来,这话真是说到了根子上。见识过省城的繁华,听过各路精英的高论,我反而更清楚自己该往哪儿走。赵明宇有他的阳关道,我有我的独木桥。

这条独木桥上,有厚坝村等着下蛋的三黄鸡,有张婷在县里盼着,有帮我看摊子的老钱,还有李鹏程、陈志远这样实实在在干事的同志。

窗外,省城的霓虹依旧闪烁,但我的心已经飞回了那片层峦叠嶂的绿色里。那里有我的战场,也有我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