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 > 第150章 帝王心术 平衡之道

第150章 帝王心术 平衡之道(1 / 2)

皇帝一声“够了”,如同冰水泼入滚油,瞬间凝固了宣政殿内所有剑拔弩张的气氛。那声音不高,却带着皇权独有的威压,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得满朝文武屏息凝神,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百官的目光齐齐汇聚于御座之上,看着那位身着明黄龙袍的帝王。他端坐于九龙宝座,面容沉静,眼底深不见底,仿佛能洞悉人心最深处的算计与隐秘。刚才金殿之上的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在他眼中似乎不过是一场无关紧要的闹剧。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众人,从面色涨红的周振,到垂眸不语的李弘,再到神色坚定的谢景宸与殷若璃,最终落在谢景宸手中那个小小的沙罗木盒上,停留了足足三息。那目光深沉难辨,仿佛能穿透木质,看清其中隐藏的所有秘密与污秽,以及这桩命案背后牵扯的盘根错节的势力。

“林逵之死,疑点重重。漕运一案,牵连甚广,涉及朝堂根基,绝非一人一党所能为之。”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字字千钧,敲在每个人的心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谢景宸、殷璃。”

“臣在。”

“臣女在。”

两人齐声躬身应答,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慌乱。

“你二人办案勤勉,破获逆案有功,朕记在心里。但行事未免激进,急于求成,以致案犯横死狱中,嫌疑难脱,惹来非议。”皇帝的语气不偏不倚,听不出喜怒,“即日起,暂停你二人一切职务,于各自府中静思己过,反省言行。无朕旨意,不得擅自离京,需全力配合三司询查,不得有半分隐瞒。”

这道旨意,看似是惩处,实则是保护。满朝文武皆是人精,瞬间便品出了其中的深意。如今三皇子一派气势汹汹,若让谢景宸与殷若璃继续留在朝堂,必然会遭到更多明枪暗箭,甚至可能在狱中或途中遭遇“意外”。将二人圈禁在府中,看似剥夺了他们的权力,实则是将他们暂时剥离风暴中心,隔绝了潜在的致命威胁。

“儿臣以为……”三皇子李弘眉头微蹙,显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他本想借着此次机会,将谢景宸与殷若璃彻底扳倒,永绝后患,如今父皇却只是将他们禁足,这让他心中极为不甘,正欲上前再言,试图改变皇帝的决定。

皇帝却看也未看他,目光转向另一侧,语气陡然加重:“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

三位主官不敢耽搁,立刻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林逵一案,及漕运贪墨、官员勾结、牵涉西域势力等诸事,由你三司联合会审,全权负责。”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决绝,“朕给你们十日时间,十日之内,必须查明所有真相,给朕一个明确的答复。审理过程需公正严明,不得徇私舞弊,不得枉纵罪犯,更不得被他人左右。若有半点差池,或查有徇私之举,尔等……同罪论处!”

“臣等遵旨!定当尽心竭力,查明真相,不负陛下所托!”三位大臣心头一凛,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们深知此次会审非同小可,牵扯到皇子与朝中重臣,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只能硬着头皮领旨。

最后,皇帝的目光才落到脸色苍白、浑身颤抖的胡贯身上。那目光平静无波,却如同最锋利的刀刃,让胡贯瞬间汗透重衣,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至于此人,”皇帝语气淡漠,如同在谈论一件无关紧要的物件,“交由三司严加看管,仔细勘问。他身上的香料来源,他手背疤痕的来历,他近日的所有行踪,他经手过的所有物件,与三皇子府的关联,以及与西域势力的往来,都给朕……查个清清楚楚,一丝一毫都不得遗漏!”

“陛下!臣冤枉!臣是被冤枉的!”胡贯再也支撑不住,腿一软,便要瘫倒在地,却被两名殿前侍卫眼疾手快地架住,动弹不得。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试图为自己辩解,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

李弘袖中的拳头骤然握紧,指节泛白,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父皇此举,看似公允无私,实则已将刀锋抵在了他的喉间!胡贯是他门下最亲近的门客,知晓他太多隐秘之事,一旦在三司会审中承受不住酷刑,吐露半点不该说的,后果不堪设想!他心中焦急万分,却不敢再多言,只能眼睁睁看着胡贯被侍卫押下去。

“退朝。”皇帝不再多言,起身,拂袖而去。那明黄色的背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和深不见底的帝王心术,消失在大殿深处。

随着皇帝离去,宣政殿内紧绷的气氛稍稍缓和,但百官脸上的凝重却丝毫未减。退朝的洪流中,各方势力心思各异,暗流涌动。

李弘面沉如水,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寒气,在属官的簇拥下快步离去。经过谢景宸与殷若璃身边时,他投来一道冰冷的眼风,如同刀锋刮过,带着浓浓的怨毒与威胁,仿佛在告诫他们,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几位中立的老臣微微摇头,低声叹息,暗道这京城的风雨,怕是真要来了。三皇子与谢景宸、殷若璃的矛盾已然公开化,三司会审如同一个导火索,一旦点燃,必然会引发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

而谢景宸与殷若璃,则被两名内侍“请”着,走出了宣政殿。殿外阳光刺眼,洒在身上却驱不散笼罩在头顶的阴云。

“世子,殷姑娘,请吧。陛下有旨,送二位回府静养。”内侍的声音客气而疏离,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

回府的路上,马车轱辘声单调地响着,车厢内一片沉寂。殷若璃掀开车帘一角,看着外面熟悉的街景,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一派繁华景象,与宣政殿内的剑拔弩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收回目光,低声道:“陛下这是……各打五十大板?既没有治我们的罪,也没有直接处置李弘,只是将胡贯交给了三司,看似公允,实则是把胡贯这条线揪了出来,逼着李弘不得不出手。”

谢景宸靠坐在车厢壁上,闭目养神,闻言缓缓睁开眼,眸中精光一闪:“不止如此。他将我们禁足,表面上是惩处,实则是暂时剥离棋局,保护我们不被接下来的风暴撕碎。如今三皇子一派必然气急败坏,若我们仍在朝中,他们定会不择手段地报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禁足府中,虽失去了行动自由,却也避开了最直接的危险。”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同时,他将调查权收回,交由三司联合会审,既是给李弘施加压力,让他不敢轻易干预案情,也是在试探,朝中还有多少人在暗中为他办事。三司分属不同部门,相互制衡,想要完全收买并非易事。最后,拿下胡贯,是敲山震虎,也是给了我们……或者说,给了所有想扳倒李弘的人,一个明确的突破口。胡贯是李弘的亲信,只要撬开他的嘴,就能顺藤摸瓜,挖出更多关于三皇子勾结西域、图谋不轨的证据。”

殷若璃恍然:“所以,我们看似被困在府中,实则安全无虞,而真正的较量,已经转移到了三司会审的公堂之上?陛下是想借此事,好好敲打一下朝堂,清洗掉那些勾结党羽、危害社稷的蛀虫?”

“清洗或许谈不上,但一番敲打与整顿,势在必行。”谢景宸目光深邃,看向窗外,“而且,陛下对‘西域’二字异常敏感。林逵临死前那句‘动摇国本’,恐怕并非虚言。三皇子与西域势力勾结,触及了陛下的底线,这才是他真正动怒的原因。此次三司会审,不仅是为了查明林逵之死的真相,更是为了查清西域势力在京城的渗透程度,以及他们与朝中官员的勾结网络。”

马车在靖安侯府门前停下。府门外,果然已有两名禁军士兵值守,虽未封门,但那森严的气势已然扑面而来,明晃晃地昭示着里面的人已被“禁足”。

谢景宸与殷若璃并肩走进侯府,穿过熟悉的庭院,来到书房。关上房门,隔绝了外界的视线与监听,心中的压抑感却并未减少分毫。

“我们现在怎么办?真的就这么干等着三司会审的结果吗?”殷若璃蹙眉,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胡贯是三皇子的心腹,必然对他忠心耿耿,未必会轻易开口。而且,李弘绝不会坐视不理,他必定会千方百计地保住胡贯,甚至可能在狱中对他杀人灭口,让线索彻底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