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德国新式闪电战(2 / 2)

他们的任务是制造一场人为的“区域性能源休克”,让目标工厂即便未被直接命中,也会因断电而瘫痪。

短短两周内,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斩首”行动被完成。

列宁格勒的造船厂、莫斯科的航空研究所、哈尔科夫的坦克生产线等等,

苏联在欧洲部分的大部分核心军工产能,在尚未完全理解战争形态时,就已化为浓烟与废墟。

当苏联最高统帅部从震惊中恢复,急调庞大的战略预备队前往西部,试图堵住缺口并与德军决战时,他们扑空了。

完成了首轮打击的德军装甲矛头,没有建立防线,也没有等待步兵。

他们像完成了第一次掠食的狼群,在苏军合围之前,便沿着工兵部队全力保障的“逆闪电通道”,全速后撤。

庞大的苏军预备队面前,只剩下被摧毁的工厂、混乱的难民和一片战争废墟。

这些分成几股的德军精锐并未撤回波兰,而是在距离前线一至两百公里的预设“安全区”停了下来。

这些区域由后续跟进的德军步兵师构筑了简易防线,并由空军提供了严密的防空保护。

在这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浅休整开始了。

景象是令人震惊的效率:油罐车与弹药车穿梭不息,地勤人员像机械一样为坦克补充给养;

维修分队在野外车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更换受损的履带、发动机;

指挥官们则聚集在帐篷里,对着航空侦察照片,筛选下一个猎物。

整个过程如同给一把沾血的刺刀重新打磨、上油,预计在48至72小时内,这把刀将再次变得寒光凛冽。

就在苏军预备队指挥官们困惑于德军去向,并试图在混乱中重新建立联系和补给线时,致命的第二击到来了。

完成“浅休整”的德军装甲集群,如同回过气的拳王,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再次猛扑出来。

而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是冰冷的工厂,直面温热而庞大的苏军有生力量。

此时,苏军预备队正处在最危险的“动态混乱”中:

有的部队在行军,队形松散;有的在集结地拥挤在一起;还有的因后勤中断而陷入停滞。

他们本应是救火队,却发现自己成了最好的靶子。

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从奥廖尔地区突然杀出,将正在向布良斯克方向集结的两个苏联集团军拦腰截断,在广袤的田野上上演了一场血腥的追逐与猎杀。

霍特的部队在瓦尔代高地附近,捕捉到了一个正在下火车、毫无准备的苏联步兵军,德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如同冲入羊群的猛虎,将其彻底击溃。

德军严格遵守战术核心:快打快撤,以摧毁组织度和装备为首要目标。

他们无意全歼每一个士兵,而是通过摧毁指挥车、炮兵阵地、后勤车队,将这些庞大的苏军兵团“敲碎”,使其沦为无数个失去指挥、没有补给、惊慌失措的散兵游勇。

第二波掠袭达成目标后,德军装甲部队再次展现了其恐怖的纪律性,毫不恋战,迅速脱离接触,带着丰厚的战果和疲惫但高昂的士气,全线撤回至波兰东部的起始防线。

在这里,他们终于可以进入真正的 大休整 。

由齐格菲防线延伸加固的东方壁垒,足以让任何失去组织度的苏军残部撞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