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是有了,但具体怎么操作?
“柯先生所言极是,但这人才转化,恐怕不能一蹴而就吧?”
一位来自四川的代表提出了疑虑,他显然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
“若是成千上万的青年一下子涌到这西北来,我们哪有那么多老师傅手把手教?
工厂里的机床就那么多,都去练手了,正经的生产任务还干不干了?
别到时候人来了,却闲着没事干,或者把精密机器给弄坏了,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左玉波点了点头,接过话头:
“这位同仁考虑得非常周到。
这确实不是一场人海战术,而是一项需要精密规划和分步实施的‘种子工程’。
我们的原则是:分期分批,滚动培养,以战代练,逐步扩编。”
他拿出了一份更为细致的构想图,向众人解释:
“第一阶段:精英种子期(预计1-3个月)
规模控制:我们不追求数量。
首批计划从全国范围内,通过严格筛选,只招募约 3000名 基础最好、学习能力最强的青年。
重点面向理工科背景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以及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工学校学生。
师资集中:将‘东山’体系和西北工业区能抽调的所有约 500名 核心工程师、高级技工集中起来,组成‘教官团’。
小班速成:采用‘小班制’,一名师傅带5-6名学员,形成‘教学小组’。
培训地点就设在各个核心工厂的特定区域或新建的速成培训班。
课程高度浓缩,白天跟岗实践,晚上理论学习,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让这第一批学员掌握核心设备的基础操作和安全规范。
这3000人,不是普通的学徒,他们是‘种子’,是未来扩大规模的‘教官预备队’。
第二阶段:骨干扩张期(预计3-6个月,与第一阶段末期重叠)
滚动效应:当第一批3000名‘种子’完成了基础培训,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标准工序后,他们本身就可以承担一部分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