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线,一直采取“困兽”战术的老将,终于等来了机会。
得到总部加强的一个主力团和部分“东山”支援的迫击炮、火箭筒,被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对长治外围的攻势中。
这一次,不再是骚扰和破交,而是瞄准鬼子收缩兵力后暴露出来的几个孤立据点,发动了坚决的拔除作战。
“风啸”战机偶尔也会出现在南线上空,虽然只是匆匆掠过,对地扫射几轮,但那引擎的轰鸣和精准的打击,极大地鼓舞了攻坚部队的士气,也让困守的日军更加胆寒。
延安的这番动作,看似没有宜昌前线那般惊天动地,却如同春雨润物,悄无声息而又坚定地蚕食着日占区,壮大着自身的力量。
当冈村宁次收到华北各地“治安恶化”、“小股八路军活动猖獗”、“新收复区抵抗组织活动频繁”的报告时,他感到的是一种比面对正面强攻更深的无力感。
他的重兵集团被牵制在几个主要方向,对于这种无处不在的“蚕食”,几乎防不胜防。
柯明义在太行山基地接到延安方面的战况通报,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重庆打他的正规战,军阀算他们的利益账,我们延安,就扎扎实实地搞我们的根据地建设,发动我们的人民战争,三条线并行,看鬼子能撑到几时!”
国军、军阀、延安,这三股在抗战大局下既合作又博弈的力量,在柯明义有意无意的“撬动”下,终于在这个春天,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各自为战却又遥相呼应的联动。
日军原本相对清晰的防御正面,此刻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四处都需要救火,兵力左支右绌。
宜昌的僵局,似乎真的看到了被打破的曙光。
而这场由“东山”体系在幕后推动的全国性抗日力量总动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