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延安抗战力量动员(1 / 2)

就在宜昌战场因为柯明义的暗中加码和各路军阀的相继行动而再度升温时,太行山深处的瓦窑堡指挥部里,气氛同样热烈。

“老总,看来柯明义同志这把火,烧得正是时候。”

参谋长拿着刚收到的各方情报,脸上带着笑意,“重庆那边动了真格,桂系、晋绥也在摩拳擦掌,连东北军的旧部都开始在北边策应了,咱们延安,可不能只当看客。”

老总站在地图前,目光炯炯,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宜昌,又点了点华北那几个刚刚爆发战斗的区域。

“当然不能只看,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重庆要面子,军阀要实惠,咱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盘和队伍,是让鬼子不得安生!”

他猛地一拍地图:“告诉各军区,趁着冈村宁次被四处冒出来的‘火头’搞得焦头烂额,咱们也给他来个‘遍地开花’!”

命令迅速下达。这一次,延安的目标非常明确:不追求再次发动“出山战役”那样规模宏大的攻势,而是利用日军注意力被分散的宝贵窗口,以“巩固、扩大、生根”为核心。

在北线,王树声的部队得到了明确的指令:停止大规模突击,转为“钉钉子”。

利用冬季构筑的坚固工事,将已经光复的摩天岭、黑山岭一线,打造成不可逾越的堡垒区。

同时,派出大量精干的小股部队和武工队,像水银泻地一样渗透到日军控制区的缝隙中,恢复和建立更多的隐蔽村庄作为“堡垒户”,将根据地的触角延伸到更远的平原边缘。

在中线,原先负责主攻的部队化整为零,以营、连为单位,配合地方工作队,在新解放的广大乡村开展轰轰烈烈的“扎根”运动。

推行减租减息,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组织民兵自卫队,口号是“打下一村,巩固一村;发展一村,支援前线”。

他们要的不是击溃几个鬼子中队,而是要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鬼子再也无法轻易摧毁的铜墙铁壁。